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论坛
  • 本期论坛
    程天权
    2001, (6): 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全国重点大学,理论工作在我校有特殊的突出地位。理论建设的方向与成绩如何,关系到我校的形象和影响,关系到我校的地位和作用,关系到我校当前和长远的发展。当前我们的任务是学习和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八七”等重要讲话的精神,回顾和总结我校理论工作的历史和经验,分析和研究我校理论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和理清我校理论工作的努力方向和思路。中国人民大学应当积极回应理论研究的大好形势,以“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的精神状态参与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李文海
    2001, (6): 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有“易代修史”的传统。一个朝代灭亡以后,后继的新朝代为了总结历史,借鉴往事,吸取经验教训,都要给上一个朝代编纂历史。这个优良传统绵延不断,经久未绝,从早期的私家修史到后来的官修史书,代代相因,形成了被称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再加上其他汗牛充栋的历史著作,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史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江泽民同志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治史。世界几大古代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没有中断地延续下来,这同我们这个民族始终注重治史有着直接的关系。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得以不断传承和光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先人懂得从总结历史中不断开拓前进。”(《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
  • 专题研究
    陈其泰
    2001, (6): 8-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政府立项资助,组织全国的清史专家纂修大型清史,是当前学术界普遍关心的大事。实施这项世纪性的大型文化工程,首先要通过讨论、集思广益,确定一种比较完善的体裁,作为我们时代对这部大型史书所期望包容的内容之载体,体现近百年来学者们在清史研究领域的丰富成果。我的建议是,在对以往的纪传体进行根本性改造的基础上,创造一种新综合体。
  • 专题研究
    郭成康
    2001, (6): 1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纂修清史是清史学界盼望已久的大事。最近,戴逸、李文海先生倡议于先,史学界乃至文化界专家学者纷纷响应,纂修清史再一次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历史的撰述首重体裁,体裁不确定,便无从着笔。清史体裁的确定,恐怕首先需要在旧体还是新体二者之间作一抉择。这个问题是最近由蔡美彪先生首先提出来的。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却始终没有得出一个为学人所公认的结论。20世纪初,清朝灭亡,民国肇建,决定特设清史馆,编纂清史。开馆之始,首先讨论的大问题即所谓“史例”。当时的建议者除了参与修史的馆中专职人员外,还有馆外一些声望卓著的社会名流。多数人认为清史既然为古代王朝历史的终结,就不妨。
  • 专题研究
    牛润珍
    2001, (6): 14-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纂修清史应采用什么样的体例?学术界大多数学者都倾向于纪传体。瞿林东先生指出:“清史作为二十四史的续编,除了纪传体,别无选择。”并叙列了纪传体清史应包括纪、传、志、表、图、载记六部分。瞿先生的意见得到了许多学者的首肯。采用纪传体纂修清史,正逐渐成为众多史家的共识。然而,如何运用纪传体编纂清史呢?是照搬“二十四史”,还是“旧瓶装新酒”,或者是“穿新鞋走老路”?这在学界仍未形成一致的意见。其实,就我个人管见,照搬正史恐怕难行得通,应立足于当今时代的要求和社会主义现实的需要,对纪传体进行改造,赋予纪传体以新的思想风格和人文科学精神,充分体现先进历史文化的内涵。
  • 专题研究
    颜军
    2001, (6): 16-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纂修大型清史是一项意义深远、任务艰巨的文化工程,做好这项工程需要全国各界通力合作,在学术、人员、组织、资金等方面做好规划组织工作。在此过程中,借鉴古今中外相关的治史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完成这项工作。下面试结合我国的治史传统,谈谈与纂修大型清史相关的几个问题。
  • 哲学·文化
  • 哲学·文化
    郝立新, 张伟
    2001, (6): 19-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科学地预言了人类社会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为当代全球化问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当代全球化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呈现出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特征,并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双重影响。当代全球化是个充满矛盾与冲突的过程,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诸多矛盾共同构成了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图景。全球化时代,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类社会的交往呈现出新的面貌。
  • 哲学·文化
    甘绍平
    2001, (6): 27-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应用伦理学的一些典型论争所引发的有关核心概念进行分析研究,是当代伦理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人”就属于这样一种核心概念。医学伦理学中有关堕胎、安乐死问题的争论,都涉及“人”这个概念的定义。辛格在其名著《实践伦理学》中消解了“人”这一概念,挑战了传统观念中人类生命的神圣性,指出人的生命权利以及对这种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并不取决于宗教或直觉上的准则,而是取决于他所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特征与需求。他的这一论断及其所引发的论争对生命伦理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哲学·文化
    龚群
    2001, (6): 35-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经济伦理逻辑起点的“经济人”概念是对于传统主流经济学理论中“经济人”概念的移用。但是,这一作为逻辑起点的概念在经济伦理的理论推演以及社会实践中都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陷入了困境。“囚徒困境”表达了“经济人”概念基础上的集体理性与个人理性的内在困境。必须重新审视“经济人”的概念,将个人对好生活的全面理解与个人作为社会责任、义务的承担者的观念引进经济伦理的讨论。
  • 哲学·文化
    赵敦华, 余纪元, 冯俊, 李秋零, 姚介厚
    2001, (6): 4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俗语亦云:“磨刀不误砍柴工。”对于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来说,方法论的探讨,应该可以属于“器”的范畴,属于“磨刀”的功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授苗力田先生在西方哲学史领域辛勤耕耘 50余载,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形成了独特的方法论。值苗力田先生仙逝一周年之际,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于2001年 5月 27日在京召开了“西方哲学研究方法暨苗力田学术思想研讨会”,结合苗力田先生的研究实践,着重就西方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从众多的发言中,我们整理出以下这组笔谈,以飨读者,并期望能促进我国的西方哲学研究。
  • 经济·社会
  • 经济·社会
    方竹兰
    2001, (6): 5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经济学家的人力资本研究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使中国学者具有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独特优势。开掘对人力资本内部构成要素和人力资本存在形态的研究,可以为公有产权制度创新及中国集体主义文化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我们应该从社会人的本性来研究人力资本问题,深刻认识社会人与自然人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人的生产性、创造性,这是人力资本理论对中国最深刻的应用价值。
  • 经济·社会
    周业安, 杨祜忻, 毕新华
    2001, (6): 58-6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制度经济学现有的理论模型并不能有效地解释制度的起源和演化。制度演化问题必须重新考虑,一种新的模型设想是从经济行为和社会网络的嵌入关系出发,以哈耶克的秩序理论为基础提出的。
  • 经济·社会
    尼古拉斯·斯特恩
    2001, (6): 65-7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营造一种有利于投资和生产率增长的气候和赋予贫困人口以能力是发展中国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的两个重要支柱,对发展中国家减少贫困,促进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国际金融机构应与各国之间建立起真正的伙伴关系,推动这两个支柱战略的实现。
  • 经济·社会
    陆益龙
    2001, (6): 72-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理论的建构和发展对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经验研究的“过密化”现象是由理论意识和理论指导贫乏所致,理论社会学是把历史、理论和方法统一起来的基础学科,关注理论社会学的训练和研究,对本土社会学理论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
  • 政治·法律
  • 政治·法律
    王利明
    2001, (6): 78-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权法是否应当将承包经营权确认为一种物权,是目前物权立法首先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土地承包经营权必须物权化,这样更有利于保护承包经营权人的利益,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而且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化能够使土地承包经营权具有对抗第三人的效力,还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关于承包经营权的转让方式值得深入探讨。需要指出的是,承包经营合同也应受物权法的调整。
  • 政治·法律
    魏强
    2001, (6): 87-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在公司设立制度上存在着较大的区别,主要包括两者的立法主义上分别是许可主义和准则主义、股东出资缴纳的原则上分别是法定资本制和授权资本制,而且在股东人数和资格、公司章程规定事项、股份有限公司设立的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各有特色。通过比较研究,可以为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借鉴。
  • 政治·法律
    吴楚克
    2001, (6): 94-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从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历史关系、十月革命与中亚各国、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苏联时期中亚加盟共和国向分裂演变的主要原因,并就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影响提出看法,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政治·法律
    松浦晃一郎
    2001, (6): 101-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天,在这个授予我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的时刻,我荣幸地利用这个机会,进行我作为名誉教授的第一次演讲。我所谈的主题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
  • 文学·历史
  • 文学·历史
    陈传才
    2001, (6): 103-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中国文学批评的变革发展,初步构建了多维视野的批评格局,形成了多重价值选择的运行机制。其中,批评对任何一种价值形态的阐释与评价,都主要指向文学所探寻和表现的人生意义,并总是从多重审美价值的比照中突出崇高美的基本价值取向。正是这种主导与多元辩证统一的价值系统,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批评追求高尚境界和人格魅力的理想,显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观点的理论生命力。
  • 文学·历史
    胡伟希, 田薇
    2001, (6): 110-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激进主义是中国近现代社会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思潮,其在本质上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表现出“反智论”的倾向,具有唯意志主义、民粹主义、崇尚暴力,以及强调组织化、权力集中化和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文化激进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它经历了维新运动时期、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和后五四时期三个阶段。
  • 新书评介
  • 新书评介
    陈振明
    2001, (6): 118-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纳特和巴可夫的《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的战略管理》(该书中译本已于2001年9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本在美国较早出版的系统论述公共和第三部门战略管理的著作之一。该书自问世以来,为西方公共管理学界广泛引用,被许多大学的MPA(公共管理或公共行政硕士)及MPP(公共政策硕士)等研究生专业用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被公共部门管理者当做战略管理实践的指南。该书在西方有着广泛的影响,称得上是公共部门战略管理领域的一本经典性教材。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任初
    2001, (6): 121-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1年10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在庄严华美的国家图书馆北轩厅召开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出版座谈会,俄罗斯驻华大使罗高寿、驻华文化参赞波塔,国家图书馆馆长任继愈,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副校长冯俊等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王霁主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