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刘大椿
    2011, (6):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下,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凸显了科技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的重要性,以及用公共政策来引导和规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迫切性。"科技强国"是中国迈向现代化强国的战略抉择。科技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资源,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社会结构的变迁。科技资源既是财富源泉又是公共品,它是提升产业的主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科技发展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事业,不仅需要加强科技研究和开发方面的“硬件”建设,也需要重视科学精神方面的“软件”建设。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刘大椿, 黄婷, 杨会丽
    2011, (6): 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与公共政策的关系问题在当下具有挑战性。迫切需要公共政策来应对的科技发展问题主要有:举国体制、保障学术自由、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利协调、知识与权力的共谋或分立、科技成果既具有功利性又是公共品、学术规范恰当运行等问题。其中的理论和现实两个方面都需要予以充分的关注。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刘海波, 刘金蕾
    2011, (6): 10-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研机构主要依靠政策指导。由于政策本身的随意性较大,有必要通过法律来规范我国科研机构组织的治理。科研机构本身应遵循科研规律、行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立法也是必需的。我国已具备科研机构立法的有利条件。从长期来看,科研机构立法是一条必经途径。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田鹏颖
    2011, (6): 17-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这种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对科学技术采取理性、审度、宽容的立场和态度。为推进科技与社会相互作用,促进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两种文化相互融合,进而破解"斯诺命题",实现科技、人口、经济、环境、资源和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制定和选择合理的公共政策为其提供内在动力和调整机制。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徐治立
    2011, (6): 23-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治理多元参与,就是在科技决策与管理活动中实行包括政治主体、科技主体和普通公民在内多方参与的规范化活动。它的政策理念以建构性科学实在论和科技民主价值观为基础;其基本方法原则在于:确保各类公众广泛参与科学治理活动的规范化、普遍提高公众的科学研究能力和知识水平、采取逐步逼近共识的程序。科学治理多元参与的典型模式有"争端演化"、"边界组织"和"主体际协商"模式等。
  • 科学技术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
    马凯
    2011, (6): 3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诗词以汉字为载体,借助于汉字方块、独体、单音、四声的独特优势,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形成了兼有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和简洁美的大美诗体。
  • 拉康与文艺批评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吴琼
    2011, (6): 3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影院是电影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拉康理论对电影院做精神分析化的隐喻性阅读,是理解电影机器运作的无意识机制的关键。在这一阅读中,电影院作为一个观影系统,黑暗、放映机、光柱、银幕、观众等构成了基本的结构性要素,对这些要素的语言学意义进行功能分析,将有助于厘定观影主体与机器、观影制度和影像文本之间的复杂运作,并显示观影过程中主体各认同层次间的相互作用。
  • 拉康与文艺批评
    马元龙
    2011, (6): 4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哈姆莱特》所作的各种解释中,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解释无疑是极为重要的一种。这种解释的支点是将哈姆莱特之谜纳入俄狄浦斯情结的结构之中。但是,拉康作为精神分析的革命者,却从自己的理论逻辑出发,得出了与弗洛伊德完全不同的结论。他们之间的根本差异在于:在弗洛伊德那里,这出悲剧的关键是哈姆莱特对母亲的欲望;而在拉康这里,关键是哈姆莱特母亲的欲望,菲勒斯被拉康用来表示母亲欲望的能指。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孙柏
    2011, (6): 5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齐泽克认为,拉康精神分析的核心命意在于实在界与现实之对立。实在界对于符号化的抵制所产生的剩余快感,总是会污损那幅依靠意识形态支撑而获得虚幻一致性的现实图景。电影作为视觉艺术和大众文化产品,最生动地体现了实在界之快感的激进性。齐泽克的大量理论阐述,都是借助精神分析与电影文本的交互阅读而展开。齐泽克深入分析和评述了《卡萨布兰卡》、《城市之光》和《知情太多的人》等几部经典影片,集中阐发了观影心理过程中可能会调动起来的激进的快感,并确认其作为电影艺术魅力的根本所在。齐泽克所说的"未完成之现实的本体论",为我们审视拉康精神分析的电影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拉康与文艺批评
    王利明
    2011, (6): 60-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律至上、良法之治、人权保障、司法公正、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的基本内涵。法治之所以能够替代人治成为基本的社会治理模式,主要在于其在社会治理功能方面具有不同于人治的特性,如明确性、可预期性、科学性、稳定性、社会凝聚力。因此,法治不仅是西方社会的治理模式,同样也是现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必然选择;法治不仅应该成为一种治国方略,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在我国这种转型国家中实现法治,必须依据法治本身的规律和我国的现实情况加以科学规划和稳步推进,才能够最终实现我们的目的。
  • 拉康与文艺批评
    林嘉, 范围
    2011, (6): 71-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的非商品性和劳动力的商品性决定了关于劳务派遣的立法应坚持在管制的基础上有序的放松。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务派遣缺乏基本的规制,存在用工规模大、滥用、行业准入低、无监管以及派遣劳动者权益易受损害等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相关立法价值定位的迷失和体系性制度的缺失。因此,我国应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劳务派遣的行业准入、监管、派遣劳动者权益保障以及责任追究等方面加强法律规制。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吕文慧, 方福前
    2011, (6): 81-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阿马蒂亚·森的能力方法为基础,利用问卷调查获得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进行测算的计量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程度远低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从城镇居民功能不平等计量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社会相对稳定,但局面不容乐观,社会不稳定因素仍然存在。当前我们要关注收入分配不平等,也要关注人们在住房、休闲、人际关系、健康、工作满意度等功能分配方面的不平等。
  • 拉康与文艺批评
    顾海兵, 王鑫琦
    2011, (6): 91-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应该遵循"多层次、多角度"的原则。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一是大系统推断法,即站在国家安全的角度推断国家经济安全;二是本系统分析法,即研究经济安全能力与条件的组合;三是子系统综合法,即从母子系统的关系来考察国家经济安全,根据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可进一步分为基于国别、基于领域或产业、基于区域或主要省区和基于时间的分析。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应该在准确把握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方法、多向维度、多个角度,并且注重法制建设、动态调整,如此才有助于研究的深入。
  • 拉康与文艺批评
    高敏雪, 刘崇光, 穆旖旎
    2011, (6): 97-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源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质,要解决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与资源环境外在条件之间的矛盾,不仅需要各国内部予以协调,还会涉及国际关系。将国界概念引入环境经济核算框架,可以归纳出资源环境在国际范围流动的三种形式。从环境与经济间关系出发,国际贸易背后所隐含的资源环境国际流量问题最为引人注目。从一国看,与国际贸易进出口及差额相伴随,还存在一个资源环境进出口及其差额问题。要测算资源环境进出口差额,有必要引入投入产出技术。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廖申白
    2011, (6): 105-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德性在今天被看做要么是主体性的,要么是普遍性的。孔子与亚里士多德都不曾提出这样的论题。不采纳德性的主体性论题的表层原因是他们都把德性看做属于心灵的,深层原因是他们都认为人始终具有成为一个实践者的可能性,可能的实践的观点取消了提出德性的主体性论题的必要性。他们不提出德性的普遍性论题的原因,是他们都不认为德性对于所有当下心灵都直接具有普遍性,他们把普遍性看做基于实践者所达到的心灵状态,而人们所达到的心灵状态差别巨大。他们认为,德性含有的普遍性是能够在具有相同德性的心灵上呈现的那种普遍性。孔子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非常接近地表达了一种对于人的问题的伦理学观点。由此可以合理地推论,德性具有今天哲学家们所称的普遍性,但它是一种基于实践的可能、基于德性的心灵展开的可能的普遍性。
  • 拉康与文艺批评
    曹刚
    2011, (6): 115-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排污权和环境权的冲突是以环境问题为媒介的。由于环境问题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重要、最迫切和最复杂的问题,从而使得这种权利冲突较之一般的权利冲突面临更为严重的制度困境和道德难题,也因此得到了经济学、法学和伦理学等不同学科的极大关注。法律经济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为排污权交易制度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资源,提出了通过权利交易来解决相关权利冲突的现实方案。但法律经济学有其内在的道德局限性,使得我们有必要反思法律经济学的道德前提,划定经济学帝国的道德边界,为相关制度的设计提供道德指导。
  • 拉康与文艺批评
    闫润鱼
    2011, (6): 122-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梁启超、孙中山的政治态度和思想主张虽有很多差异,但在政府问题上的主张却惊人的一致。基于国民程度低下等原因,梁启超在肯定"政府之事业当渐次轻减"的同时,强调适宜于当下的"善"政府必须是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强有力的政府"。孙中山在重新界定人民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只有主人(人民)真心诚意地将治权交与仆人(政府),才能打造出一个理想的"万能政府"。梁启超、孙中山的"强力政府论"在论证逻辑上虽有明显的不同,但却兼具保守与激进的思想特色。这种情形印证了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所谓保守与激进实质上是一种相当复杂的思想谱系。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张广生, 张彦丽
    2011, (6): 129-13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所特有的历史意识不仅建构了其自我身份的认同,甚至逐渐深入到了其他轴心文明心智的内部。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深入揭示这种历史意识的来源、构成,及其所编织的自我认同的内在矛盾,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上升到比较文明的视野,而且,从这一视野,我们才能批判地超越西方自我确证的有限逻辑,重新获得某种认识和建构自我身份的能力。
  • 拉康与文艺批评
    张云飞
    2011, (6): 136-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管理准则有其特定的地位和作用,构成了一个复杂系统。一般来讲,政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良性互动,是社会管理的前提准则;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管理的基本准则;社会控制和社会政策的有机结合,是社会管理的操作准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我们要在社会主义的制度环境中,按照科学的程序来实现社会管理准则。在总体上,只有遵循社会管理准则,才能把握社会管理规律,才能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 拉康与文艺批评
    秦志华, 刘传友
    2011, (6): 143-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资源异质性、知识分散性、企业成长理论、社会网络理论的相关成果进行逻辑整合,得到如下结论:不确定性情境中的创业资源获取,不能通过以价值比较为基础的理性计算来进行,而应该关注资源的使用价值。由于资源异质性、效用多维性和知识分散性的存在,创业者能够通过资源整合方式的创新,开发出更能满足资源所有者期望的新效用,作为从所有者手中获得资源使用权的依托。在此过程中,创业者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极为重要,因此,创业资源获取往往依托社会网络进行。其中对于潜在客户的资源获取,往往是白手起家创业者成功的开端。
  • 拉康与文艺批评
    郑杭生, 洪大用
    2011, (6): 151-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第一批重点教材之一——《社会学概论》,在历经6年精雕细琢之后,终于正式出版。全书约30万字,分为导论、社会学研究方法、个人与社会、社会网络与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社会制度、阶级阶层与社会流动、社区与城市化、社会发展与社会公正、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10个部分,系统地介绍了社会学这门学科及其主要的知识内容。该书的面世,对于加强和改进当前社会学教学,培养社会学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