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文化
郑忆石
1997, (6): 26-29.
随着传统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建设间的关系,已经引起了我国理论界的关注,并大体形成了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是“滑坡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导致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因为市场利益的驱动和唯钱是认,有如“潘多拉匣子”中放出的魔鬼再也收不回来。第二种是“爬坡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实现了公平竞争,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会自然而然地随之前进。第三种是“双重效应论”,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着积极的和消极的双重效应,这是由市场经济自身的二重性决定的。以上三种观点虽然相异甚至对立,但它们在理论前提上,却犯了一个共同的毛病:即对唯物史观作了非科学的理解,夸大成只承认经济的决定作用,从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上走入了“经济唯物主义”的误区。其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并不能直接决定精神文明建设的“滑坡”、“爬坡”或“双重效应”,因为它本身并不具备道德涵义和直接产生精神文明的“滑坡”、“爬坡”或“双重效应”,因为它本身不能直接等同于精神文明。事实表明,就世界范围看,同处于市场经济水平的国家,其精神文明建设的程度却有极大的差异;就中国现状言,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层次水平就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