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特邀主持人张永清
    2019, 33(6):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在风雨70年的峥嵘岁月中,走过了站起来、富起来两大历史阶段,当下正处在从富到强的新时代。对于文学理论而言,新时代就要有新气象,新时代就要有新发展,新时代就要有新创造。加快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这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在构建学科、学术、话语这三大体系的过程中,在提出我们自己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守正才能创新这一研究理念,要始终以解决新时代的现实重大问题为导向,要始终把接地气的学术精品写在新时代的中国大地上。本专题的三篇文章所探究的问题各不相同,切入的视角和研究的路径彼此有别,但都紧紧围绕话语体系这一问题来展开,在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宏阔视野中来审视、总结新中国文论70年发展历程中的得与失。
    金永兵的《文学定义嬗变的文化分析——近70年文学理论发展的一个考察》一文通过梳理70年来教材中“文学”定义嬗变的内在逻辑,揭示文学、文化与社会之间的关联和变异,以及所呈现出的阶段性样态和整体性特征。这一流变具体呈现为从“反映论”“审美论”到当下的“审美终结论”“文学终结论”等演变态势。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的“反映论”与古典主义文论和美学呈现亲缘关系,“反映论”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的合拍性,实质上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审美领域对“卡夫丁大峡谷”的双重跨越。20世纪80年代开启了70年来“文学”定义嬗变的第二个阶段。文学发生了审美风尚和审美范式的转变,从古典美学走向资本主义现代性审美,一条不同于以往“反映论”的新文学观和“文学”新定义之路铺展开来,并且在21世纪打开了更为多元的面向。
    谷鹏飞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传统性问题》一文认为,新中国文学理论是以“现代性”与“传统性”互为表里的知识化与功能化建构过程。“传统性”不是一种固化的古老意义形态,而是一种始终因应时代境况与文学发展而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与观念立场。与业已定型的“传统”相比,传统性具有自反性的精神力量,遵循“古今中西”的现实性阐释框架,而非祖述“古今”的历史性阐释框架;传统性是一个携带独特现代性情势的知识生长域,由此更容易看清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传统性,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在张力结构中不断开新变形并经受独特的历史命运,成为今日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特殊形态。这种“传统性”表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应理解为以“中国文学理论”特殊性的立场而对“西方文学理论”普遍性的重构,而非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彻底解构,更非对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的特殊建构。
    季水河的《论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话语模式的转换》一文把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的话语划分为三种模式。其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是“政治主导型”

    话语模式,政治色彩浓厚的著述受到高度关注、政治内涵的挖掘成为学术时尚、政治意义的强化成为普遍追求;其二,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是“学术强化型”话语模式,它追求的是全面呈现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面貌,秉持强化学术品格的基本立场;其三,21世纪以来是“交往对话型”话语模式,它对突破中国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它对丰富中国马克
    思主义文艺理论资源库做出了较大贡献,它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方法的创新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应用联系与对话的眼光去看待,一旦将其割裂或对立,就会对三种话语模式
    产生误解乃至消解。
     
  • 学术前沿
    金永兵
    2019, 33(6): 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70年来,对“文学”的定义随时代的发展呈现出变动中的阶段性样态。这一流变呈现为从“反映论”“审美论”到当下的“审美终结论”“文学终结论”等。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反映论”,与古典主义文论和美学呈现亲缘关系。“反映论”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政治、经济、社会实践的合拍性,实质上是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审美领域上对“卡夫丁峡谷”的双重跨越。而80年代以降审美现代性的发生,则是在这场跨越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的新的美学表达。中国的审美现代性是采纳西方审美现代性与社会现代性的双重逻辑来发展自身的,当代中国审美自律和艺术的独立性并未被真正强调,可以说中国并未形成现代西方意义的审美现代性。考察近70年来“文学”定义的流变之意义,是在审美泛化的当下社会探索“定义”文学的新的可能。
  • 学术前沿
    谷鹏飞
    2019, 33(6): 12-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时70年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发展,是以“现代性”与“传统性”互为表里的知识化与功能化建构过程。无论是初期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人道主义”“形象思维”理论讨论,还是通贯20世纪80年代的“真实性”“主体性”“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与“形象思维”“审美自律”“文化寻根”的理论分歧,抑或是20世纪90年代的传统派与激进派的理论争锋,乃至21世纪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的鼎足发展,碾合经验主义、理性主义与功能主义为一体,且具有精神自反性的中国文学理论“传统性”,始终是潜涌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思潮中的洪流。中国文学理论的这种“传统性”表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应理解为以“中国文学理论”特殊性的立场而对“西方文学理论”普遍性的重构,而非对西方文学理论的彻底解构,更非对中国文学理论“民族性”的特殊建构。
  • 学术前沿
    季水河
    2019, 33(6): 23-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70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共有三种话语模式。一是“政治主导型”话语模式,其特点是:政治色彩浓厚的著述受到高度关注、政治内涵的挖掘成为学术时尚、政治意义的强化成为普遍追求,这种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既受中国现代政治文化的影响,又受新中国前30年政治运动不断强化的推动;二是“学术强化型”话语模式,它追求的是全面呈现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整体面貌,始终秉持强化学术品格的基本立场,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它是中国社会转型、学术转轨、文学转向影响的产物;三是“交往对话型”话语模式,内容包括跨越历史的古今交往对话、跨越国别的中外交往对话、跨越学科边界的跨界交往对话,这种模式是在当代世界社会与学术发展趋势下的必然选择。
  • 哲学
  • 哲学
    段忠桥
    2019, 33(6): 34-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施特劳斯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一书中虽然提出不少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但其中一些却是基于明显的主观臆断。依据霍布斯本人的相关论著,对施特劳斯在《霍布斯的政治哲学》一书中的三个主要见解提出质疑,即霍布斯本人实际上确信“政治哲学本质上独立于自然科学”、霍布斯认为“虚荣自负”是每一个人针对每一个人的战争状态的唯一的和根本性的根源、霍布斯最终把国家的起源仅仅归因于人们害怕暴力造成的死亡,以求对霍布斯的思想作出准确阐释。
  • 哲学
    姚新中1,张燕2
    2019, 33(6): 44-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从比较的视角来考察斯洛特和王阳明两种不同的“心学”理论。斯洛特用中国哲学的“心”(heartmind)来重新界定西方传统的“心灵”(the mind)概念,反对理性主义把心灵作为纯理智活动的观点,认为所有心灵活动都包含情感因素,所有理智活动都可还原为情感或情感属性,而王阳明认为心即先天的良知。斯洛特认为他的心灵概念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心概念相一致,并能够为中国思想中理智与情感相融的心学预设提供哲学论证,而阳明心学也可以从情感主义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证,但前者的“情感”和“心学”更多呈现出当代情感主义的基本特质,通过经验性的移情和同情发挥作用,而后者更注重情理交融、以情为主的先验性与直觉性。从比较的视角来分析,可以在情感主义伦理学框架下为理解两种“心学”理论开拓出更大的空间和可能性。
  • 经济学
  • 经济学
    谢富胜,张天啸,张俊夫
    2019, 33(6): 52-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总量生产函数是新古典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自从“两个剑桥之争”以来,这一方法就饱受诟病。通过探讨全要素生产率的实际含义,分析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方法与收入恒等式之间的联系,可以得到以下结论:常用的几种总量生产函数均可通过收入恒等式变换得到,常用方法所测算的全要素生产率实际上是基于收入恒等式特定收入分配关系的函数,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结果往往直接与分配相关而不包含实际生产的信息,用全要素生产率来表示技术进步或效率改进并以此来解释经济增长的做法值得商榷。
  • 政治学
  • 政治学
    张敏娜,陆卫明
    2019, 33(6): 66-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生态”作为植入生态思维的政治理论创新,不仅在概念、方法、理论上与“自然生态”有同构性,更在价值观上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有同一性。有必要结合政治系统论、有机政治观等人类政治文明理念,将生态价值共识代入政治生态构建的现实语境:以尊崇真理、一元统合、主体独立的生态价值理念,探照单极崇拜、二元对立、双重依附等“非生态”思想根源,为根治权力骄纵、“两面”人格、政治攀附与资本依附等政治生态污染,提供价值借鉴。
  • 政治学
    殷佳章,房乐宪
    2019, 33(6): 77-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随着欧洲接连遭受多重危机的冲击,欧盟成员国内部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极右翼政党抓住并利用国内民众不满情绪,宣扬极端的意识形态,在不少国家的国内大选和议会选举中支持率不断攀升,政治影响日益显著。极右翼政党崛起及其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影响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是关于极右翼政党影响欧洲一体化具体方式的研究相对不足。借鉴后功能主义理论视角,分析极右翼政党得以对欧洲一体化施加影响的三个路径:将一体化议题政治化,塑造大众排外身份认同,影响主流政党决策。以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为典型案例,对上述三个路径的政治内涵进行具体阐释。
  • 法学
  • 法学
    姚海放
    2019, 33(6): 88-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子商务法》的立法过程反映了行业与公众的意见博弈,第38条第二款最终表述为“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为今后法律适用与解释留下了空间。基于法的安定性特点,要求对网络平台经营者“相应的责任”进行明晰,按照广义理解应包含按份责任、补充责任和连带责任等不同配置。以可责性和原因力为依据配置侵权责任时,应慎重考虑连带责任的适用情形,避免连带责任的泛化。现代法中基于弱者保护、纠纷解决效率和证明责任安排、对风险的控制能力等缘由,呈现连带责任扩张的趋势,但也需警惕因此而不合理地加重责任人负担。依《电子商务法》第38条第二款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未尽安全保障义务时,原则上应承担补充责任;若平台经营者因放任管理职责而为违法活动提供渠道或机会、有能力但并未系统性控制风险、恶意地不及时履行安保义务等情形,则在主观可
    责性和客观原因力增加的情况下,可要求平台经营者承担侵权连带责任。
  • 法学
    邵明,常洁
    2019, 33(6): 102-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民事诉讼中,必须解决当事人民事实体请求、要件事实与证据、诉讼程序事项三类事项。解决此三类事项的基本方式和基本规范称为民事诉讼基本模式,大体上分为当事人主义和法院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中的处分主义和辩论主义适用于民事私益案件。法院职权主义中的职权干预主义和职权探知主义适用于民事公益案件。当事人进行主义和职权进行主义合并适用于民事诉讼程序,不过民事公益诉讼中职权进行主义的内容更多些。
  • 社会学
  • 社会学
    王水雄
    2019, 33(6): 111-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可熟悉程度”/“退出—进入”作为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构成对“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视角的补充或推进,可以用以开展社会性质及其变迁的考察,辨析乡土社会与单位社会的异同。乡土社会和单位社会的“社会可熟悉程度”是不同的;单位社会中“社会可熟悉程度”的不确定性更大,其在不同社会成员间的分化也更为明显,并且在较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力量的左右。而就“退出—进入”这个指标而言,乡土社会和单位社会中的“被退出”“退出权”“进入空间”“进入渠道”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 社会学
    郑丹丹
    2019, 33(6): 121-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所谓社会退缩,指的是个体对任务的放弃,其本质在于未能坚持决心,是竞争受挫后的消极反应。它不仅仅是个体行为,更是由社会结构和文化因素导致的。社会退缩可以理解成一种空间转换形式,并通过可见技术和不可见技术具体实现。社会关系建构方面的退缩可能对个体心理和人际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严重者还可能弥散影响到整体社会心态,影响社会和谐与发展。建设多元差异的社会文化是减少社会退缩、改善社会消极心态的根本解决方案。
  • 管理学
  • 管理学
    于洋
    2019, 33(6): 132-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市政体理论是西方城市政治学的主流理论。系统梳理城市政体理论的渊源、挑战及其演变轨迹,对未来研究前景进行展望,并分析其对于中国城市研究的启示。市场化改革已经孕育出政商结盟的地方发展型政体。城市政体理论为理解城市政治运行逻辑提供了具有解释力的分析框架。随着大都市进入后工业社会,政体外部环境已发生变化,传统城市治理结构面临着转型压力,中国城市政治学应更多关注政体变迁。政体变迁的机制、方向与进程,以及社会力量如何参与大都市协同治理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研究的重点领域。
  • 管理学
    张康之
    2019, 33(6): 140-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近代早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建构起了竞争文化,即以文化的形式把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着的竞争行为固定了下来。竞争文化以及这一文化框架下的竞争行为,使工业社会获得了活力和发展动力,创造了伟大的工业文明,但在总体上对人类社会的共生共在却是有害的,在20世纪后期已经把人类引入风险社会,致使危机事件频发。现在,人类正处于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转型运动必然与之相伴随,即用合作文化替代竞争文化。合作文化是一种为了人的共生共在的文化,是适应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而必须建立的新型文化。合作文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也会表现出对竞争行为的包容,但在根本上是不同于竞争文化的。
  • 管理学
    吕志奎,林荣全
    2019, 33(6): 150-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本质是合约治理。对于该治理机制的探讨需要回归合约或合同本身。而任何能被还原为合同关系的治理结构,在“合同人”的行为假定前提下,可用交易成本理论来解释。以Y区流域水环境第三方治理为例,运用扎根理论研究发现:科层制与合约制互嵌的制度场景建构了第三方治理过程。竞争性制度逻辑导致政府、排污方和治污方策略性互动,合约关系容易走向分离,面临第三方治理失灵的风险。实现第三方治理的有效性,还需更加规范的激励制度设计。
  • 史学
  • 史学
    黄兴涛
    2019, 33(6): 158-1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23年出版的《新文化辞书》,是五四运动后商务印书馆积极传播新文化的标志性出版物之一,甚至成为其公开支持新文化运动的某种象征,它鲜明地体现了其“启蒙的生意经”。此书以“新文化”百科全书的名义,致力于构建当时新文化综合知识系统的努力及其历史特征,值得今人检视和反思,特别是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同情态度与知识传播,具有明显的思想文化导向意义,对我们认知“五四”后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潮流,不乏历史价值。《新文化辞书》后来不断再版,实际成为各种各类“新知识词典”和“新术语词典”的前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