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主持人语
  • 主持人语
    郑功成
    2015, 29(3):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保险是现代社会保障体系中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它的成败对整个社会保障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已持续了多年,但客观而论,这一制度还存在着结构缺陷、责任失衡、权益不公等一系列问题,离成熟、定型的制度安排还有相当距离。当前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养老保险制度正面临着再次抉择。为此,本刊围绕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深化、养老金模式选择、国际社会保障发展动态等问题请学者撰写论文,理性发声,旨在为深化改革提供学界的参考意见。郑功成教授在《从地区分割到全国统筹——中国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一文中,剖析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因地区分割统筹而导致国家法定统一制度沦为地方性制度的根本缺陷,指出唯有全国统筹才是治本之计,主张在推进全国统筹时,必须克服地方“承包制”观念与属地管理思维定势,突破日益固化的地区利益失衡格局樊篱,消除现行体制和机制障碍。他强调全国统筹应当坚持公平、互济、责任分担、统账分离、平稳过渡的原则,明确全国统收统支、中央与地方分担支出责任的财务模式,并阐述了实现制度统一的目标与合理路径。杨俊副教授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财务影响因素研究——以全国统筹背景下的社会统筹制度为对象》,利用长期养老保险测算模型,重点分析了当实现全国统筹以后,覆盖面扩展、遵缴率提升、基金投资回报率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贴支出增加、养老金待遇增长机制调整和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延迟等六大因素对2015—2050年社会统筹制度财务状况的影响,并定量评估了各项调整因素的贡献率水平,有力地回应了当前打击公众对养老保险制度信心的一些观点。鲁全副教授的《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兼论名义账户改革在中国的不可行性》,强调了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机制之间的搭配组合,分析了养老金模式的选择要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因素、相关利益群体需求以及制度内在财务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在当前我国的养老金改革生态环境下,名义账户制在设计上的激励性难以为参保者所接受,预期效果无法实现,还将丧失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无法应对长寿风险,亦不利于社会团结互助,不是当前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合适方案。周弘研究员主持完成的《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社会保障发展趋势》一文,概述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社会保障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主要趋势,即呈现出覆盖面扩大、形式多样化和多支柱等特点。文章指出,以欧洲福利国家为代表的高收入国家正在兴起“社会投资转型”理论,推出“积极福利”政策;不少中等收入国家特别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则实行福利扩张,并以社会保障建设为契机促进全面增长,促使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之路;低收入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十分不完善,建立的是以临时救助为主要内容的保障制度。文章强调,社会保障既是社会政策,也是经济政策,既关乎社会的公平和稳定,也关乎减贫扶贫、就业促进与维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是确保经济和社会进入良性发展轨道和实现良性互动循环的必要工具。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从长期试验性改革状态走向成熟、定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轮改革特别需要吸取以往改革不足或决策失误的教训,充分尊重法定养老保险制度的客观规律,真正摆脱现实格局与局部利益的掣肘,尽快建成可以解除全体劳动者养老后顾之忧并为自由流动创造条件的统一养老保险制度。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郑功成
    2015, 29(3): 2-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安排,其根本缺陷是地区分割统筹导致了国家法定的统一制度沦为地方性制度安排,并呈现出日趋固化的区域利益失衡格局,这既严重扭曲了制度的正常发展路径,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不良后遗症。优化这一制度的根本出路在于真正实现全国统筹,将地方“承包制”回归到国家统一制度,使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走向成熟、定型、稳定发展的新阶段。
  • 学术前沿
    杨俊
    2015, 29(3): 12-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它由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两部分构成,其中社会统筹部分的财务收支状况是决定制度成败的关键所在。当实现全国统筹以后, 覆盖面扩展、遵缴率提升、基金投资回报率提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贴支出增加、养老金待遇增长机制调整和法定退休年龄渐进延迟,均会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状况产生直接影响。利用长期的养老保险测算模型对社会统筹制度从2015年到2050年的财务状况进行的分析显示,上述六种调整因素将使养老统筹制度在长期中的赤字率水平下降约83%,这将明显改善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收支状况。
  • 学术前沿
    鲁全
    2015, 29(3): 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养老金制度模式是体现代际关系的财务机制与体现风险承担主体的给付方式之间的搭配组合。养老金模式的选择受到经济社会环境、国际因素、相关利益群体需求以及制度内在财务可持续性的综合影响。在当前我国的养老金改革的背景下,名义账户制在设计上的激励性难以为参保者所接受,预期效果无法实现。不仅如此,名义账户制度还丧失了养老金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无法应对长寿风险,也不利于社会团结互助,不是当前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合适方案。
  • 学术前沿
    周弘,彭姝祎
    2015, 29(3): 26-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呈现如下主要趋势:国际金融危机在有些国家形成推动社会保障制度加速发展的动力,在有些国家则产生削减福利保障的压力,世界各国之间巨大的社会保障鸿沟有缩小的迹象,但是差距仍然巨大。从整体看,目前世界社会保障具有覆盖面扩大、形式多样化和多支柱等特点,这是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和社会责任主体多元化的必然反应。
  • 经济学
  • 经济学
    罗来军1,李军林1,姚东旻2
    2015, 29(3): 35-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京市怀柔区作为调查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数据对双向城乡一体化资本下乡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企业资本、合资投资、当地集资以及其他融资方式均非常显著地对资本下乡产生了正向影响;政府做好土地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就业、招商引资、提高当地居民受教育水平等工作有利于资本下乡,但土地流转则可能会侵害农民权益;廉价的土地与劳动力、投资优惠、较弱竞争程度等因素有利于吸引资本下乡。
  • 经济学
    石明明,刘向东
    2015, 29(3): 46-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低消费率尤其是居民消费率过低,是目前困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居民消费偏好既依赖于家庭遗传性和内生性,也依赖于社会形成机制。消费行为受到空间建构和分布的影响,城乡消费空间的差异会导致居民消费行为也存在较大异质性:一是由城乡社会形成机制差异导致的消费群体的异质性,二是由信仰、观念、社会等级等家庭资本遗传导致的消费者个体异质性。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将导致两类扩大消费效应,即由于城乡空间重构和居民区位移动,消费者群体重新选择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的“空间转换效应”,以及在深度城镇化的过程中,异质性消费个体面对城市“消费空间”的变化而改变消费方式和消费内容的“消费升级效应”。将空间维度和消费黏性引入“低消费率之谜”的研究,可以有效地拓展消费行为的微观基础研究,揭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消费的内在机理。
  • 政治哲学
  • 政治哲学
    臧峰宇
    2015, 29(3): 57-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长达40余年围绕马克思正义论的学术争鸣中,新黑格尔派的历史主义论证和分析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论证分别从历史必然性和道德有效性出发,呈现了马克思正义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和道德向度。借鉴上述两种思路的合理性内涵,探究基于历史必然性的道德论证理路,构建一种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性格的马克思主义正义论并使之从应然走向实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实际需要。促进中国传统正义观的现代转型,澄明马克思主义正义论的中国语境,健全社会公正的制度环境,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芒,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不可逾越的精神路标。
  • 政治哲学
    高景柱
    2015, 29(3): 6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气均等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的平等理论的最新体现。人们通常把运气均等主义理论追溯到约翰·罗尔斯的“反应得理论”那里,认为它有着罗尔斯式的血统,同时罗尔斯也是一个运气均等主义者。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读,运气均等主义理论与罗尔斯的联系并没有通常想象的那么密切,其与罗纳德·德沃金的关系更为密切。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同运气均等主义理论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它没有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那么激进。运气均等主义理论错置了平等理论关注的重点,与人们对平等的直觉性理解并不一致。
  • 政治学
  • 政治学
    刘瑜
    2015, 29(3): 71-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对选举式民主的各种疑虑中,“民主化将导致经济政策民粹化”、“政治民主与经济自由相冲突”和“民主化会逆转市场化成果”等是比较常见的一类。但是,采用Polity IV和Economic Freedom of the World两个数据库,通过“全案例分析”比较第三波民主化国家在民主转型前后的经济自由度,可以发现,在第三波民主化发生的过程中,政治民主化不但没有破坏经济自由化,而且与经济自由程度的显著提升同步发生。对于这一问题的解释,也许可以诉诸国际体系的变动和现代民主制的特点两个重要因素。
  • 政治学
    李建群,刘晓勇
    2015, 29(3): 85-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西方左翼学者研究可持续发展主要有两种典型范式:一是以萨拉·萨卡为代表的“增长极限的研究范式”,二是以约翰·贝拉米·福斯特为代表的“物质变换的研究范式”。这两种范式的差异集中反映在对经济增长的基本态度、对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和对社会变革主体力量的分歧上。这些分歧既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及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马尔萨斯主义的批判,又呈现出形而上学时代所不具有的新特征,涉及当代全球发展的普遍困惑。深入研究西方左翼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在张力,对推进中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 公共行政与管理
  • 公共行政与管理
    王丛虎,祁凡骅
    2015, 29(3): 93-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即治理现代化,如何评估治理现代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善治,评估治理现代化不仅要有善治的标准,还要有具体目标。基于时间、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对治理现代化进行评估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引领性。这三个维度不仅有其各自相对独立的内容,而且它们之间又是相互紧密联系的。
  • 公共行政与管理
    杨宏山
    2015, 29(3): 100-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策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应有之义。在激励理论的基础上,引入中央政策的明晰度、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两个自变量,构建政策执行的新模型,可分为四种不同的模式。政策执行既是采取行动的过程,也是增进认知的过程,学习机制在其中发挥根本性作用。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受制于本地的财政能力、领导人的创新意愿、政策问题的显著性以及可利用的智库资源等。提升创制性政策的执行力,需要提升地方政府的学习能力,在政策学习中细化政策内容。
  • 文学
  • 文学
    徐正英
    2015, 29(3): 108-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季札称《诗经》的《周南》《召南》为国之根基,孔子崇其为立身之本。而依今人眼光看,此二十五首作品多不过是些婚恋诗,似与立国立身相去甚远。另外,汉代以来的儒生为神化其价值,又不惜作出种种穿凿之解。“二南”作品在其所处时代的性质,至今言人人殊。结合出土文献探讨发现,“二南”是西周初年周公制礼作乐时,在东西两都京畿之地采集加工后入乐的城乡诗歌,多反映人伦之首婚姻礼仪内容。其中,《关雎》是贵族依礼求偶的范本,《汉广》是成妇礼和返马礼的形象描述,《野有死麇》是纳征礼、请期礼及“结帨”仪式的再现,后两首还是“执烛前马”礼俗信息的透露。综合并观,各诗是对早期诸种婚仪内容的形象保存,更是对周初下层贵族修身齐家守礼精神的传达。
  • 文学
    谷曙光
    2015, 29(3): 122-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宋代文体学的核心问题乃本色与破体的错综纠葛、相反相成。宋代的文体本色论深入细致,占优势地位,但破体相参实践也普遍而广泛,以致深刻影响了宋代文学的面貌和成就。本色与破体、理论与实践之间,有着相逆相济、相反相成的辩证关系,双方既存在张力,又有着媾和。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和苏轼借破体为利器,恢弘文体,掀起文学高潮,堪称最为成功的文体改革家。但破体亦有具体的类型和复杂的机制。宋代文学在尊法度的基础上力主变化,借破体开一代文学之新貌。
  • 文学
    顾文豪
    2015, 29(3): 132-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历史过程中,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古典诗文评对传统的扬弃到科学理性精神的高涨,从文论研究科学化的强调、中西融合古今对接的学术视野的形成,再到批评史体系的建构与完备,科学主义使得古代文论从古典直观形态趋向现代逻辑形态,从集部之末升等为自成体系的现代学科,重建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图景。因此,对20世纪初科学主义思潮影响下的古代文论研究加以考察,可使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一时期古代文论研究的发展进程,同时对于深入把握古代文论研究的现代转型亦有重要意义。
  • 国学
  • 国学
    张立文
    2015, 29(3): 141-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学创新的内在根据是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觉醒的动能。对时代所面临的冲突和危机的深刻洞察和体贴,激发了儒学从理论思维高度提出化解之道;开放包容的品德使儒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永葆青春,生生不息;唯变所适的特质使儒学随历史时代的人文语境、冲突危机、核心话题、诠释文本的变化而变化,体现时代精神。此三点是儒学在历史逻辑演变中之所以智能创新的根基动力、前提条件、支撑能量、生命活水。在当今信息革命的时代,儒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魂和根、体和源之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既是时代价值,也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以讲仁爱而言,仁既包“义、礼、智、信”,亦含正义、和合与大同的意思。仁爱随着儒学文化价值系统历史逻辑演变而有不同的解释,或爱人,或仁者人也,或爱人类,或推爱及物为仁,或博爱……但都是唯变所适地为每个时代所诉求。当今,为化解人类所共同面临的五大冲突和危机,仁爱可释为和、和合,以适应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的需求。
  • 国学
    陈壁生
    2015, 29(3): 148-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转化的过程中,章太炎是最重要的转折点。章太炎将经学视为史学,因此,孔子删定六经的贡献,不再是为后世立法,而是书写历史、传播历史的工作。章太炎对经、儒、素王等概念的重新认识也改造了这些传统关键概念,使得孔子不再是传统所理解的素王、圣人,而是一个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这改变了传统的孔子形象。在章太炎之后,现代学科兴起,孔子在现代学术中被视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从而剥落了孔子身上的一切神圣光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