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主持人语
  • 主持人语
    任剑涛
    2015, 29(2):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央相继确立了改善和加强人大、政协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这是值得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的重大政治学命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7年历程。渐进的改革以摸索性、分散化为特征,这样的改革进路自有其历史理由,收效也甚为显著。随着改革的深入,走到了结构性调整的关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适应中国的国情,对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进行周全设计和有力推进,已经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标志。本专栏的四篇论文从不同侧面立论,致力阐述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的复杂内涵,并进行比较分析。
    任剑涛教授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基于近期顶层设计的评述》一文,旨在探讨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通过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四次重要会议的精神,勾画出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轮廓。这一体系,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为目标模式,以政党领导权、国家立法权、民主协商权和法律主治权为四大支柱。这一体系有一个从设计到落实的转进,具有中国的特色,但其设计符合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般模式。
    肖滨教授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定位的四个维度》一文,重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面,指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权力运行从国家专政、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发展的历史趋势;呈现为执政党统领格局下多元主体有序的协同治理,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试图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升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奠定内部基础;优化治权,以期从经济绩效合法性转向治理有效合法性。
    黄璇博士的《当代中国治理与现代自由理念》一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首要价值自由与当代中国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着重强调当代中国治理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混成性使用:源自革命的建国原则,是对积极自由的实践;在现代国家治理进程中,源自消极自由观念的保护性理念发挥着引导作用。但从总体目标上讲,当代中国治理表现出兼综两种自由的意图。
    陈华文博士的《现代政治与治理能力的民主化》一文,从现代政治理论着手,指出治理的民主化凸显的是公民治理能力的民主化,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政治中,审慎的政治判断孵化出平等的公民能力,促使公民形成政治理性、具备政治判断,从而实现善治目标。相比而言,政治民主是治理能力民主化的制度保障,而治理能力的民主化为政治民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主体。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表述中的核心范畴是“治理”。当党中央以其为关键词来表述自己的执政取向与政策方针的时候,就更需要分析清楚其中的政治与学理蕴含。本专栏的四篇论文均属初步尝试。深入的探究,有待学界的进一步努力。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任剑涛
    2015, 29(2): 2-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构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中国改革的核心任务。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纪念全国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以及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这四次会议,为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提供了基本框架: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目标体系、现代化的立法体系、现代化的协商民主体系、现代化的法治体系。从客观描述而非价值评价的角度看,有效达到四个预期目标,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构任务就可望完成。对一个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而言,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比较起来,民主制度与依法治国构成最重要的两个支点。
  • 学术前沿
    肖滨
    2015, 29(2): 13-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战略选择的高度看,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定位体现在四个维度:顺应中国国家权力运行从国家专政、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发展的历史趋势;回应现实挑战,确保在中国共产党统领格局下多元主体有序的协同治理,化解中央权威与地方自主之间的紧张性,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立足全球视野,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提高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奠定坚实的内部基础;优化治权,重构执政合法性,从经济绩效合法性转向治理有效合法性。
  • 学术前沿
    黄璇
    2015, 29(2): 2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社会层面的首要价值,也构成国家治理的价值涵项。在国家治理的不同背景中,由伯林区分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两种形态,往往被塑造成具有特定政治诉求的价值取向,由此决定了自由价值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差异。在当代中国,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实现自由价值的重要形式,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国家治理中,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实现自由价值,应当避免意识形态的对峙思维,致力于寻求两种自由的内在一致性、动态平衡性,为国家与公民的良好互动、善政良治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保障公民的自由权利。
  • 学术前沿
    陈华文
    2015, 29(2): 3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治理是政府、社会与公民在社会公共事务上共同合作的活动。以善治为目标的国家治理需要借重公民的治理能力。由于国家治理的价值取向、事务的具体性及其技艺倾向,审慎的政治判断力构成治理能力的主要内涵。在现代世界,审慎的政治判断至少在下述三个方面可以被民主化为平等的公民能力:作为积极公民的政治能力、作为公共责任的政治判断、作为慎思的政治理性。政治判断是平等的公民治理能力,所反映的正是治理民主与政治民主之间的一致性。政治民主是治理能力民主化的制度保障,而治理能力的民主化为政治民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主体。
  • 经济学
  • 经济学
    贺俊,吕铁
    2015, 29(2): 39-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结构概念的泛化和滥用已经严重削弱了结构性分析在发展问题研究中的意义和价值。现代产业体系概念在继承了经典产业结构研究中的长期性、内生性和动态性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针对传统产业结构研究的基本假设和主要命题与变化了的典型事实之间日益严重的冲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拓展:一是在经济结构分析中引入了知识的复杂性和经济活动的异质性等新的维度;二是在产业分工的基础上考虑到技术或知识分工等更加复杂的分工形式;三是关注被传统产业结构分析分解了的产业和产业要素之间的互动与融合特征。
  • 经济学
    保建云
    2015, 29(2): 48-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成员话语权分布平衡性是衡量现代社会公平性与运行稳定性的重要指标,通过一个社会的话语权系数及相关指标可以对其进行测算。经济财富分配的不公平是导致社会成员话语权分布不平衡的重要原因。社会成员话语权的绝对平衡和极端不平衡在现实社会中都是不存在的,存在着平衡与非平衡相互转化的可能性。构建社会行为体话语权函数、分布曲线、话语权系数及相关指标体系对社会成员话语权分布的平衡性进行估计与衡量,可以对一个社会的话语权分布动态演变规律与趋势进行定量分析,为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和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提供可资借鉴的实证依据。
  • 政治哲学
  • 政治哲学
    晋运锋
    2015, 29(2): 55-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讨论分配正义问题时,弱势群体会受到特别关注。人们往往基于平等的理由来要求认真对待弱势群体。然而,基于平等主义理论自身不能为帮助弱势群体提供充足的理由。充足主义认为,最重要的不是平等,而是使每一个人的所得足够多,那些低于某种福利水平的人的生活比较匮乏,他们的要求就更重要,因而需要得到特别关注。与其他理论相比,充足主义理论能够为认真对待弱势群体提供一种更恰当的理论基础。
  • 政治哲学
    罗骞
    2015, 29(2): 63-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福柯赋予权力以社会本体论地位,从多个方向上更改了经典政治理论的权力概念。在话语—权力—身体相互构成的分析中,理性的统治成为福柯权力批判理论的核心主题,它从根本上改变了马克思经济批判的政治理解模式,经济关系至多被看成是理性权力运行的具体领域,由此使政治阐释超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框架。理性权力批判作为福柯理论的主题和基本贡献充分体现了后现代政治理论的典型特征和当代政治思考的基本方向。
  • 政治哲学
    向世陵
    2015, 29(2): 71-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下为公”作为一种思想资源和政治范型,在讲求公平和博爱的意义上一直存在于中国社会。博爱由于其内含的人己关系的公平,为公天下注入了最为深厚的情感资源。从人的自然生成及气与性结合的层面出发,人们可以超越现实具体的差别,寻求观念和抽象的平等。张载提出的“民胞物与”,使公平和博爱跨越血亲“小家”走向同气同性的“大家”。人与己如能放在同一的公平尺度上予以考量,德性的关爱普遍播撒,定会得到天下民心的呼应和顺从。公平主要不是从动机,而是从效果——疏通执滞、宽慰心灵而最终“太和”的角度去理解。有常心爱人爱物,己亦会被人物常爱,爱的公共性和互惠性品格得以充分彰显。
  • 政治学
  • 政治学
    张康之,张桐
    2015, 29(2): 80-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70年代,依附论由盛转衰并迅速让位于一个受依附论影响很深的理论流派——世界体系论。世界体系论努力阐释世界体系得以产生、巩固和发展的过程及其原因,并对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分工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对剩余价值如何向中心国汇集的问题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世界体系论所使用的“中心—边缘”概念不同于普雷维什以及依附论所使用的这一概念,赋予它完全不同的性质,以至于这一概念失去了原有的批判力,表现为一组描述性的概念。
  • 政治学
    关雪凌1,张猛2
    2015, 29(2): 90-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21世纪以来,“普京新保守主义”日益成为与俄罗斯命运攸关的关键词。在俄罗斯新保守主义复兴与发展的潮流中,在衰败的俄罗斯成长为崛起的俄罗斯的道路上,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普京新保守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实质上是俄罗斯重新崛起的强国理念,其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政治上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主义;经济上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灵活的、目的明确的保护主义;社会文化上实行反西方主义和恢复传统主义。普京新保守主义的战略目标是俄罗斯的重新崛起,建立一个以俄罗斯为核心的欧亚联盟,谋求与西方世界平等对话,成为未来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但是,2014年以来不断升级的乌克兰危机和美欧对俄罗斯的联合制裁表明,俄罗斯陷入冷战后最激烈的地缘政治冲突,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普京新保守主义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
  • 社会学
  • 社会学
    赵彦云,王雪妮
    2015, 29(2): 98-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改善民生不仅要考虑人民生存和生活水平、发展机会和能力,以及权益保护等消费层面,而且还要重视生产力、创新、基础设施及社会制度环境对民生核心要素的互动关系,以实现民生系统持续有效发展。在建立民生发展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基础上,对59个国家或地区1996—2014年民生发展国际竞争力水平进行测度的结果显示,经济社会发达国家民生发展竞争力普遍较好,不同的发展价值理念造就了民生发展系统的不同运行模式,发展中国家在一些领域具有优势。我国在就业、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成效显著,社会保障、卫生医疗和休闲要素是发展短板,而生态环境恶化、收入不均和社会制度环境发展趋势对民生改善的支持作用有限。
  • 社会学
    宋月萍,马腾
    2015, 29(2): 107-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同乡会因差序格局下乡城流动人口的自发聚集而形成,随着人口流动加剧,同乡会不但维系着来自于同一地域农民工的情感凝聚,甚至会促进他们劳动收入的增加。目前针对同乡会对农民工劳动收入影响的研究较少。基于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发现,参加同乡会对农民工的劳动收入具有正向影响。因此,正确引导同乡会的发展,让同乡会在促进农民工就业、提升农民工劳动收入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有助于促进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和市民化进程。
  • 法学
  • 法学
    王利明
    2015, 29(2): 114-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法治是良法与善治的有机结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应当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同时,应当反映国情、社情、民情,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善治是法治的目标,善治包括民主治理、依法治理、贤能治理、社会共治以及礼法合治等内容。建设法治体系,必须以良法推进善治。善治本身是规则之治,需要贯彻实施良法,同时需要以良法促善治、保善治。
  • 法学
    孟雁北
    2015, 29(2): 122-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关系、反垄断法与产业规制法律制度的关系问题是探究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政府产业规制部门关系的基础。在我国,随着简政放权的政府职能改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冲突会日渐减少,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构建“竞争友好型”的产业政策,从而实现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融合,实现反垄断法与产业规制法律制度的互动协调。从实现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政府产业规制部门之间并不存在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在我国正在进行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与政府产业规制部门会形成各司其职、约束制衡、重叠执法与互动协调并存的关系模式,并日渐走向执法融合。
  • 美学
  • 美学
    张法
    2015, 29(2): 131-1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原始古礼之美到中央朝廷之美的演进,最后落实到威仪上。从语汇上,是从空地之礼的義,到社坛之礼的宜,到祖庙之礼的畏,最后定型在朝廷之礼的威仪。朝廷威仪有西周分封制和秦汉集权制两种类型,但基本思想相同,即有容乃大的胸怀(德)和战胜一切的暴力(威)在美感形式(仪)上的统一。天下观和等级性是威仪作为朝廷之美的文化基础。
  • 文学
  • 文学
    季水河
    2015, 29(2): 141-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艺术生产论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不仅许多欧美文学理论家都接受和发展了马克思艺术生产论,而且在中国文学理论界也得到了新的探索。马克思所论述的艺术生产,在当代世界正向着多个维度展开,主要表现为审美创造中的艺术生产、意识形态中的艺术生产、艺术产业中的艺术生产。马克思文学理论中指出的艺术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在今天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呈现出了诸多新的特点,既有传统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现象的延续,又出现了艺术生产内部诸要素发展不平衡的新现象。马克思所指出的艺术生产与艺术消费的关系,在当代也发生了新变化,即在艺术生产中注重商品价值与文化价值兼顾,在艺术消费中实现了多种价值功能。
  • 文学
    舒也1,李蕊2
    2015, 29(2): 15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神分析电影理论是电影理论现代转型之后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电影理论从经典镜头叙事理论向文本符码分析、文化分析转向的一个结果。它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雅克·拉康的镜像分析理论为重要理论资源,根据无意识理论、释梦理论和镜像理论,通过对电影文本的象征分析,来寻找深层的无意识文化心理。精神分析电影理论与意识形态批评密切相关,它对当代文化理论、女性主义批评、观影关系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