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任剑涛
2015, 29(2):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中央相继确立了改善和加强人大、政协职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政方针。这是值得系统描述和深入分析的重大政治学命题。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7年历程。渐进的改革以摸索性、分散化为特征,这样的改革进路自有其历史理由,收效也甚为显著。随着改革的深入,走到了结构性调整的关口,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如何适应中国的国情,对中国改革的总体目标模式进行周全设计和有力推进,已经成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首当其冲的重大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就是力图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标志。本专栏的四篇论文从不同侧面立论,致力阐述中国的现代化国家治理模式的复杂内涵,并进行比较分析。
任剑涛教授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建构:基于近期顶层设计的评述》一文,旨在探讨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通过总结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四次重要会议的精神,勾画出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顶层设计的轮廓。这一体系,以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为目标模式,以政党领导权、国家立法权、民主协商权和法律主治权为四大支柱。这一体系有一个从设计到落实的转进,具有中国的特色,但其设计符合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一般模式。
肖滨教授的《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战略定位的四个维度》一文,重在确定中国现代化国家治理的基本结构面,指出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顺应权力运行从国家专政、国家管理到国家治理发展的历史趋势;呈现为执政党统领格局下多元主体有序的协同治理,以实现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试图为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提升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奠定内部基础;优化治权,以期从经济绩效合法性转向治理有效合法性。
黄璇博士的《当代中国治理与现代自由理念》一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社会层面的首要价值自由与当代中国治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着重强调当代中国治理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混成性使用:源自革命的建国原则,是对积极自由的实践;在现代国家治理进程中,源自消极自由观念的保护性理念发挥着引导作用。但从总体目标上讲,当代中国治理表现出兼综两种自由的意图。
陈华文博士的《现代政治与治理能力的民主化》一文,从现代政治理论着手,指出治理的民主化凸显的是公民治理能力的民主化,它与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密切相关。在现代政治中,审慎的政治判断孵化出平等的公民能力,促使公民形成政治理性、具备政治判断,从而实现善治目标。相比而言,政治民主是治理能力民主化的制度保障,而治理能力的民主化为政治民主提供了有效的实践主体。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一表述中的核心范畴是“治理”。当党中央以其为关键词来表述自己的执政取向与政策方针的时候,就更需要分析清楚其中的政治与学理蕴含。本专栏的四篇论文均属初步尝试。深入的探究,有待学界的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