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寇楠楠
2015, 29(1): 155-156.
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八届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于2014年11月15日—16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40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8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围绕“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等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一)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关注经济生活中的道德问题,揭示经济活动中道德发生发展的规律和社会功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为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丰厚土壤,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则为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伦理、促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共同富裕的伦理内涵及其道德进步性做了分析,并具体阐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路径。他指出,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目的和伦理优越性的集中表现,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强烈的诉求和根本利益的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伦理目标取向。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强调,一个国家的良好道德及其影响力是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的优秀道德及其在历史上形成的深刻影响力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针对当前我国道德领域存在的各种侵害文化软实力的问题,我们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构公平公正的利益分享机制、发挥民间组织的道德整合作用等来推进道德问题的治理和提升文化软实力。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中国的慈善伦理建设,坚持自愿奉献、平等互尊、诚实守信三大伦理原则,推动慈善伦理规范体系的构建。在当前我国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的背景下,要充分发挥慈善作为社会第三种分配方式的功能,关心弱势群体,更好地实现财富的公正分配。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是入会学者普遍关心的话题。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研究员认为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充分肯定社会公民的合法合理的权利,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现实建设需求方面的作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经济伦理学研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中国人民大学葛晨虹教授强调,在转型期时期,我们在建构外在制度的同时不能忽略人的“心灵秩序”的建设及德治引导,要坚持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道路,使中国社会能够顺利地从转型期逐步走向定型期和新的发展时期。 (二)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是伴随着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以经济伦理的独特视角关注社会转型期面临的各种经济伦理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是中国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河南财经大学乔法容教授认为,正在兴起的循环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构建了经济—生态—社会诸关系和谐发展的链条,也催生了一些新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诉求;循环经济所深蕴的整体性价值原则、可持续发展价值原则以及新的生产伦理与消费伦理理论,建构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武汉大学乔洪武教授对科斯及其经济伦理思想做了新的阐释,指出了科斯经济伦理思想对于当代中国的启示,比如,在强调个人自由的同时不能忽视自由的法律前提,在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建立相应的财产权利制度,将个人经济活动中的自利与社会生活中的诚实、守信、正直等美德和谐统一起来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龚天平教授对当代社会兴起的伦理经济做了深入的阐释。在他看来,随着社会结构体系正在由“市场—政府”二维结构演变为“市场—政府—社会”三维结构,当代发达的市场经济也正在走向伦理经济。伦理经济要求经济主体运用经济伦理规则来引导、规范和塑造自身的经济行为,并监督、控制经济运行过程。与会学者以敏锐的热点捕捉能力和大量的实证调查研究推进了我国经济伦理学的应用研究。针对广泛存在于社会各领域的权利冲突,中国人民大学曹刚教授以排污权和环境权的冲突为例分析了权利冲突的伦理学解决方案。他指出,法律经济学提出的解决权利冲突的交易方式在涉及市场领域时是合理和有效的,但不能以交易方式来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权利冲突问题,如以人格利益为内容的人格权、与公共利益紧密联系的公民政治权利等。我们需要反思法律经济学的道德前提,划定经济学帝国的道德边界,对不同性质的权利进行总体的价值权衡,通过确立一个权利位阶体系来解决权利之间的优先性问题。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认为经济伦理学研究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一是加强与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与互相支持;二是加强与实业界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学科的学理透视和实证分析;三是我国经济伦理学研究应该走向世界,加强与国际经济伦理学界的交流与对话;四是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将经济伦理学的学科价值渗透到政府的制度构建和政策制定过程中,而完善的经济制度和政策也将对经济伦理学的学科发展产生重要推动作用。(三)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企业伦理问题也始终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此次研讨会上,学者们针对此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其中来自日本白鸥大学的高桥浩夫教授所作的《日本经营伦理学》的主题报告为我们开启了一扇新的视窗。身为日本经营伦理学会会长的高桥浩夫教授,不仅系统介绍了日本经营伦理学的历史与现状,而且还就日本企业经营伦理的特点与功能做了重点阐述,如通过各种形式使企业伦理制度化、重视企业领导者和管理层的道德示范作用等等。日本立命馆大学刘庆红教授则对企业经营伦理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做了分析,认为二者之间呈现出正相关、负相关和复杂多变的关系。他还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市场行为是不够的,非市场行为也越来越重要,道德的重要性日渐突出,要重视对非市场行为的价值探究。社会转型期企业活动负面效应的出现,使得人们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呼吁更加迫切。河南财经大学朱金瑞教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进做了分析和梳理,认为当代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观经历了从基本的经济责任到生态责任、社会公益和社会慈善责任的进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反映着企业的道德水平,也是社会和谐发展不可或缺的变量。作为企业资产的道德资本也是与会学者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对道德资本有着深入研究的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提出了“企业道德资本类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试图为企业增加道德资本存量提供可操作性的指标或行动方案。他结合我国企业的道德建设状况,把企业道德资本分解为八种基本类型:(1)企业道德理念与道德原则;(2)道德性制度;(3)道德环境;(4)道德忠诚;(5)产品道德含量;(6)道德性销售;(7)社会道德责任;(8)道德领导与领导道德。在此基础上,他将道德资本划分为两级评估指标体系:一级评估指标以生产性企业为主,在基本理念和范围上适用于所有企业;二级评估指标的内容和表征表达方式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但道德资本评估的主旨理念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