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喻国明
2013, 27(5): 1-1.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也是一个愚昧的年代。”狄更斯在其小说《双城记》开篇语中这句宿命式的名言,似乎适用于每一个发展变化中的大时代。就中国社会的发展而言,人们普遍的心结是,无法判断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还是一个最坏的年代,但几乎人人都可以确认——这是一个充满迷宫式选择的年代。
对于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大至整个国家的宏观发展和决策,小至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多样化的发展和决策,也许没有什么比保持认识上和行动上的方位感更重要的了。而这种方位感的正确获得和保持,离不开对社情民意的科学了解和把握。民意是“社会的皮肤”,是各种社会因素所处状态的指示器和晴雨表,是衡量一切社会决策效果的试金石。恩格斯曾经指出,人民群众几乎能从本能上感觉到一种生产关系是否适合于生产力,从而表现出欢迎还是反抗的情绪来。因此,深刻理解民意的好恶与取舍、把握舆情的态势与底蕴,对于构建社会发展的战略坐标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本专题是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基于“人大—方正舆情监测分析系统”所采集的舆情数据,根据对百度搜索词、新浪微博的大数据分析而做出的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舆情的态势、热点与传播机制研究的最新成果。其中一个突出的研究特色是利用近年来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风生水起的大数据分析方法。所谓大数据是这样的数据:规模大、非结构化、数据集彼此无关联,需要快速地分析,且其分析依赖于新兴的技术和人才。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和有价值等特点。大数据技术建立在Web20背景下的数据挖掘基础上,核心是对以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识别、发掘和利用,其对社会生活的广泛嵌入性和自动化、规模化处理信息的快捷性进一步把舆论学研究的范围和创造性提升到新的水平。
喻国明的《大数据分析下的中国社会舆情:总体态势与结构性特征——基于百度热搜词(2009—2012)的舆情模型构建》一文,采用大数据的价值挖掘与分析技术,探讨了将碎片化的舆情信息如何整合处理,并进行舆情模型构建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下中国社会舆情的结构性特征及对于社会管理和社会协调的重要启示。
李彪的《微博中热点话题的内容特质及传播机制研究——基于新浪微博6 025条高转发微博的数据挖掘分析》一文,以新浪微博两年多来高转发的6 025条热门微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这些热门微博的内容主题特征、创作者及转发者特征、传播机制(如转发宽度、转发深度)等,勾勒出目前微博话语场域的权力格局及不同类别热门微博的传播路径,并总结了目前热门微博传播的四种结构模式。
郑满宁的《“戏谑化”:社会化媒体中草根话语方式的嬗变研究》一文,注重研究由于社会化媒体的崛起所改变的传统社会的话语表达方式和话语权力格局,指出戏谑化话语表达一方面使得媒介公信力成为“易碎品”,进一步消解了权威精英话语权力;另一方面也促进了社会族群归属感的增强和整个社会稳定性的增强。
这一组文章对于我们把握中国社会舆情发展的总体特点和态势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拓宽该领域研究的学术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