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导航切换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首页
期刊介绍
编 委 会
投稿指南
期刊荣誉
期刊订阅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English
过刊目录
2009年, 23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5-16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与防范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全选
|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Select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侵权责任法立法:功能定位、利益平衡与制度构建
张新宝
2009, (3): 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侵权责任法具有以损害赔偿为中心的多重功能,应当平衡保护受害人和加害人。立法模式应当采取一般条款和全面列举的模式,处理好一般侵权法与特别侵权法的关系。在外部,需要理顺侵权责任法与宪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以及合同法的关系。
Select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从大规模侵权看侵权责任法的体系变迁
朱岩
2009, (3): 9-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事故风险社会导致大规模侵权案件频繁发生,要求现代侵权法作出相应的体系调整:归责原则从一元过错责任过渡到过错责任与危险责任并重的二元归责;损害、因果联系要件采取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判断标准;企业责任享有重要地位;侵权法与社会保障法、保险法的救济途径并存;应协调一般侵权法与特别侵权法以及诉讼法的关系。
Select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王轶
2009, (3): 15-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应坚持《民法通则》开创的立法体例,在损害赔偿之外,将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以及返还财产规定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并依据侵权责任承担方式的不同,分别设置相应的侵权责任构成要件。
Select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侵权责任法视域下的人格权
姚辉
2009, (3): 22-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无论人格权法采取何种立法模式,人格权都是侵权责任法的保护对象。一般人格权是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中权益的典型体现。侵权责任法应规定人格权请求权,从而与侵权法上的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恢复名誉等责任方式形成逻辑上的对应。
Select
侵权责任法的重要疑难问题探讨
侵权责任法中的惩罚性赔偿问题
郭明瑞, 张平华
2009, (3): 28-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侵权责任法中应规定惩罚性赔偿。惩罚性赔偿有利于全面实现侵权责任法的功能、符合社会正义观的变革要求、有利于民事责任制度的协调。法律应从适用类型、程序、赔偿范围等方面对惩罚性赔偿制度进行限制。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与防范
Select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与防范
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戴相龙
2009, (3): 34-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引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实体经济的衰退。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金融监管缺失、宏观经济政策不当、实行了低储蓄高消费的经济体制,以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不合理。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造成全球经济增长变缓,引发了国际经济金融危机。目前,这次危机仍未渡过。面对严重的全球经济金融危机,中国政府积极应对,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财政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扩大直接融资,改善社会资金结构;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的改革。
Select
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与防范
金融自由化、国家控制力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
陈雨露, 马勇
2009, (3): 4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同时处于改革和开放双重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而言,能否在金融开放进程中实现无危机的稳定增长是值得关注的长期战略问题。通过将金融危机置于金融自由化和国家控制力动态匹配的框架下加以解读,可以得出结论:匹配失衡的金融自由化和国家金融控制力的衰微在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金融业加速开放的过程中,为确保宏观金融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发展中国家应该从战略上保持适度的国家控制力,以提高维持金融稳定和保证经济安全的能力。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结合之实例:中庸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杨中芳
2009, (3): 53-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文化到底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一直是学者及一般民众所关心的问题。社会科学的实证研究思路及方法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大有裨益。运用现代心理学的研究程序,将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概念付诸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庸"思想在现代中国人的做人处事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中庸社会心理学"作为范例,对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社会科学相结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经济人的心理博弈:社会心理学对经济学的贡献与挑战
彭凯平
2009, (3): 61-6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学对经济学的主要贡献曾经集中在认知心理学中有关人类决策误差和非理性判断的研究上,实际上,社会心理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更为密切。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人类的动机、信息加工、态度的形成和变化、印象、承诺、认知不协调、后悔、社会关系、价值观和文化等,都与人的经济行为密不可分;而经济学中有关价值、效用、选择、产权、沉没成本、机会成本、贸易、生活质量、博弈理论等概念,在本质上都是心理现象。过去很多有关人类非理性判断和决策的表现,或多或少都能寻找到社会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经济学理论可以受益于社会心理学与经济学的交流,经济学的理论也不应该脱离社会心理学有关人性、人心、人情和人欲的限定。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独立或整合: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对社会心理学的影响与挑战
俞国良, 刘聪慧
2009, (3): 70-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是应用神经影像学和神经心理学的工具,研究社会现象和社会加工过程的一门孕育中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与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会认知神经科学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社会认知神经科学对社会心理学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他人、自我、自我和他人的交互作用。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由于方法等方面的限制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心理学问题,两个学科的融合可能是心理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当代德性论的命运
甘绍平
2009, (3): 80-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80年代以来所谓亚里士多德德性论的复兴,并不意味着亚氏理论的原原本本的回归,而是大体上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变种形式:一是所谓共同体主义式的变形;二是所谓普遍主义的变形;三是所谓明智论的变形。在社会道德生活层面,当代德性论提振社会道德精神的努力是可敬的,但其思路、方式与当代社会的运行规则及价值理念的整合模式的要求偏差甚远,故其所有的尝试都难以逃脱流于空想的命运。但在应对伦理冲突和道德悖论之层面,当代德性论却通过对亚里士多德明智学说的阐述,提出了原则主义伦理学必须关注和汲取的颇有价值的道德权衡的思路与模式。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知“道”的良知——对孟子良知论的实践理智的阐释
廖申白
2009, (3): 8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子奠基性阐释的"学而知"是一种实践理智的"知",它既是在"学"的实践中才能获得的,又是为着"学"的实践的。这个实践理智的观点被孟子以"良知"的概念进一步阐发。孟子的阐发有两个最重要的贡献。首先,它指明这种实践理智的最高题材就是"道",通过认识"仁"、"义"、"言"、"性"、"命"、"天"而逐步达到。其次,它使得通过实践来获得这种实践理智的努力的入手处变得更为明白而易于依循。良知是理智的"真实不欺"的"知",同具体实践事务的总体性质在思想中的真实呈现状态相关,是内心的理智权威,并具有当下直觉的性质。良知并非与明智不相容。良知是当下简捷得出的判断,明智是推理的考虑。在良知的概念下,明智则可以被包含进来,作为辅助的理智要素。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应用伦理学视野中的死刑存废之争
杨通进, 刘汉琴
2009, (3): 97-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死刑的存废之争是当代应用伦理学的重要问题之一。美国最高法院在20世纪70年代关于死刑是否具有伦理合法性的两个截然相反的裁决,在学术界激起了持久而激烈的伦理争论。死刑威慑论和死刑报应论都难以为死刑的合理性提供伦理辩护。从后果主义视角和道义论视角对死刑威慑论和死刑报应论的伦理缺陷进行剖析,有助于扫除死刑废除运动所面临的某些伦理障碍。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试论现代管理理论中的“二元对立”问题
彭新武
2009, (3): 105-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代西方管理理论中的一系列基本理念,诸如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X理论与Y理论、控制与自组、集权与分权、机械组织与有机组织、理性决策与直觉决策、普遍原则与权变观等,存在着对立与冲突。这种"二元对立"的现象,渗透于管理价值、人性假设、管理机制、组织模式、管理方法的选择等各个环节。西方传统的"非此即彼"式的机械论思维方式无法为这种理论困局提供有效的支持。只有立足于唯物辩证法的思维逻辑才能实现诸种管理理念的互补与协调。通过对这些管理理念的辩证分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组织的正式化及其限度
王利平, 苏雪梅
2009, (3): 112-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正式化机制是以个体为基础的组织形成特定目标、结构、功能体,实现组织化的主要机制。正式化机制以个体特征为基础,可抽象为结构化、规范化和角色化三种过程。个体特征和在此基础上存在的非正式组织导致正式化本身存在限度。通过调节组织与个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矛盾和背离,把握组织一体化程度,既能满足组织管理的效率、效用逻辑,又能同时实现个人发展和组织存续目标,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和谐发展。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从古典小品文看“儒道互补”
刘松来, 郭辛茹
2009, (3): 119-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儒道互补是两千多年来贯穿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儒、道两家尽管理论侧重点和进路有所不同,但终极目标是相通的,由此形成了彼此之间互为补充的独特文化形态。就小品文而言,无论是创作主体的心理结构抑或作品的文学品格,都明显受到此种文化形态的深刻影响。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乔姆斯基基于语言理论的自由观述评
郭庆民
2009, (3): 125-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乔姆斯基通过对语言机能的先天性和语言使用的创造性研究,清楚地认识到人的本质特征和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自由是保障人的语言能力和其他先天认知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一个理想社会必须提供符合人性发展的环境,使人成为自由、自主的个体。这种在语言观影响下产生的自由观有其独特性,它把人的本质与价值看作是自由的基础和目的,把人天生的心智机能看做是自由的限度,把言论和思想自由放在核心位置,丰富了自由的内涵。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王鸿生
2009, (3): 131-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蕴涵多层面的创新精神,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其一,中华文化的深层有一种达变求新的理念,它贯穿古今,是其发展之魂。其二,中华民族在政治文化方面的创新,是进行了化成天下的制度建构,在幅员辽阔的土地上实现了多民族的共同发展。其三,古代中国人以天工开物的情怀做出了众多技术发明,对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其四,中华文化还有纳新接远的气度,曾主动接触和吸收外来文化以丰富自身。这显示了中华文化丰厚的软实力。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与传统文化核心理念
王易, 黄刚
2009, (3): 137-1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的重要理论渊源。中国和平发展外交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具有本质的内在统一性。和谐世界理念是这种统一性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进一步深化了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为中国外交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我国人类学研究的现状与前瞻
庄孔韶, 兰林友
2009, (3): 144-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综观中国新兴学科人类学当今的研究特点与发展面貌,可以发现:一些传统的学院派研究主题在多年的积累之后获得了承前启后的新成果,并拓展了新的海外研究领域;新兴的影视人类学摄制起到了文化诠释和应用的重要作用。现在,学院派的学者纷纷卷入公共卫生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重要项目中去,它的好处是可以从中转化理论,为学术和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学科导向、理论创新和寻求应用的契机是中国人类学今后发展需要关注的三大要点。
Select
多学科视野中的社会心理学
中国传统社会妇女的财产问题——以美国中国学界为中心的研究
毛立平
2009, (3): 151-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学界对中国传统社会女性财产问题的研究无疑反映出妇女史研究的演进脉络。在女性继承权方面,从囿于法律文本的"继承权"之理解,到对法律与社会实践间差距的认知,从不同角度体现出官府与家庭对于女儿继承家产的态度。在女性对财产的占有和使用权利方面,从父亲控制女儿嫁妆,到夫家代管,再到妇女独立占有、自由支配嫁妆资产的观点,体现出学者对于妇女家庭地位和财产权利的不同认识。而嫁妆与"妇德"的关系,则通过嫁妆对家庭产生的正负两方面影响,透视出女性财产权利对传统道德、家庭伦理以及男性的影响。
作者投稿
专家审稿
编委审稿
编辑办公
主编办公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