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李鹏程
    2007, (6): 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郭湛
    2007, (6): 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何萍
    2007, (6): 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张再林
    2007, (6): 9-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丁立群
    2007, (6): 1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孙有中
    2007, (6): 13-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张曙光
    2007, (6): 15-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化相对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理解、文化态度和文化主张,越来越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围绕文化与相对主义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事关我们国家、民族、社会的现实发展和未来走向,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回避的。今年九月底,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2007文化哲学论坛"上,与会学者就"文化与相对主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来自国内一些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学术报刊的学者们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在不同观点的撞击和交流中,学者们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展现了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多方面的理解思路和进一步研究的广阔空间。本刊特约参加这次讨论会的部分学者,以笔谈的形式概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相信这些各具独到之处的见解会给读者以有益的启迪,推动对文化相对主义及相关问题的讨论深入展开。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而这种文化自觉应当从对文化本身的理解开始并以此为前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邬晓燕
    2007, (6): 18-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近代开始孕育的科学乌托邦主义思潮在几个世纪里蓬勃发展,但在20世纪遭遇到了乌托邦视域当中浪漫主义、科学敌托邦、反科学乌托邦和其他乌托邦的质疑,卢德主义和新卢德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现象学和存在主义等展开的科技社会批判,从精神分析学和文化心理学、科技理性与科技文化等角度展开的科技文明反思。从科学乌托邦主义几个世纪的多向建构到20世纪的多维解构,揭示了科学乌托邦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中日趋从具有批判性、前瞻性、超越性的社会理想转变成保守性、利益维护性的意识形态,从革命性的激进社会先导力量退化成渐趋保守改良的技术应对。这为当今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雷达, 赵勇
    2007, (6): 25-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国的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开放的收益具有重要的影响。采取"门槛回归"的方法对初始经济条件对资本账户自由化收益的影响进行的实证分析表明,在资本账户自由化的过程中,初始的国民收入水平、贸易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间都存在着"门槛效应"。这些"门槛"前后,资本账户自由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较大不同。分析当前中国资本账户自由化的条件,可以发现: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跨境资本流动性加大,法律和制度建设水平薄弱,国内的金融自由化改革尚未充分展开的情况下,对资本账户的全面开放应当审慎进行。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宋利芳
    2007, (6): 3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WTO成立以来的1995—2005年,世界各国根据WTO反倾销协议以及各自的反倾销政策,对来自外国的进口产品频频发起了反倾销调查或实施了反倾销措施;相应地,各国出口产品也遭受了国外的反倾销调查或反倾销措施,全球反倾销摩擦频频发生并呈不断加剧的态势。中国更是成为WTO成立以来全球反倾销摩擦的首要目标国和受害国。为此,我国应从全球反倾销摩擦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浪潮。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高洪深, 常泽鲲
    2007, (6): 4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经济要素。环境和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发展循环经济,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探求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我们从系统工程的观点,利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意义和创新意义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以此展现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推动循环经济的迅速发展。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杨敏, 郑杭生
    2007, (6): 47-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世纪和20世纪是两个独具个性的百年:前者以建构"大写时代"为己任,后者则以力促这类"大写"的终结为标志。关于主体的人、知识体系、历史模型、政治意识形态的论争,构成了"大写"系列的几个主维。其中,自由的迷影随处可见,公平和正义始终是基本的追求。20世纪晚期的历史巨大弯道的成型,带动了各种末世之感、灰色幻象和生活中的阵阵逆潮,理论的回波与新潮也异常激涌。当代社会学领悟到了来自实践的邀请,"历史终结"的话语并没有阻断生活的巨流,我们"依然在路上","弯道上的中国"正以独有的方式对这个历史时刻作出积极的回应。在个人、群体、阶级、阶层趋向差异化和多元化的同时,社会对共同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增强,制度创新和意义创新能够推进利益的共同性和意义的共同性。这样,越过弯道的经历将化为社会和谐的推动力。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郑志龙
    2007, (6): 58-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资本是嵌入在社会结构之中使社会行动得以实现的资源。社会资本的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征,一些贫困群体因在社会结构中占有较少的社会资源而陷入关系贫困的境况。关系贫困是在社会资本理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贫困分析范式。从关系贫困的视角,政府反贫困治理要由目前的物质资本范式和人力资本范式转向社会资本范式,其具体策略应包括提高贫困者的社会地位,构建贫困者的社会支持网络,以及增加贫困群体的社会资本存量。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李世安
    2007, (6): 66-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俄国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德国百万大军的进攻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破坏和颠覆,苏维埃俄国需要和平的环境,以保障苏维埃政权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苏俄颁布了《和平法令》,实行了和平外交政策。《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在制定《和平法令》和实施和平外交的过程中,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和平学说,创新了世界和平的理念,提出了奠定世界和平基础的原则,为人类的持久和平做出了伟大贡献。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王彩玲
    2007, (6): 74-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党和谐包括党内和谐与党际和谐两个层次。共同的理想信念是党内和谐的基础,高度的团结统一是党内和谐的表征,充分的党内民主是党内和谐的保障,党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是党内和谐的原动力。差异性是党际和谐的前提,共同理想是党际和谐的基础,相对稳定、不断优化的党际关系模式是党际和谐的保障,促进民主是党际和谐的价值目标。加强政党制度建设,在政治实践中促进各政党的成熟与发展,是当前促进政党实质和谐的主要途径。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陈伟
    2007, (6): 8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治代表问题涉及现代社会政治的本质,政府代表性强弱体现了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契合程度,代表的内容在规范的意义上是公共利益和公共意志。现代政府基于对社会的代表性而存在,但代表性实现的机制却并非一种,其间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政治代表理论为我们准确把握政治的实质提供了一条重要的思路,也为探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基础提供了一个颇具意义的视角。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陈天祥, 陈芬
    2007, (6): 88-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国内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大多倾向于从政府职能这个单一因素出发,力图开发出一套具有普适性的指标体系。实际上,影响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因素是多维复杂的,大致可分为内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内部因素包括政府职能、政府发展战略和规划、政府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和政府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外部因素包括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公民参与、文化传统和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与整合等。这些因素既能单独发挥作用,又会交叉影响和制约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徐晓日
    2007, (6): 94-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息化改变了社会经济政治结构,创造了全新的政府治理环境。与传统的工业化社会相比,信息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的运行原理、实现机制和具体手段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运行的整体机制的改变既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政府创新所追求的目标。电子政务在政府信息管理、组织结构、决策方式、工作流程以及人才结构等方面对传统政府运行机制的冲击,推动了政府创新信息化模式的出现。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邵明
    2007, (6): 100-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事再审作为既判力原则的法定例外,是对法院既判案件的再次审判,以纠正在诉讼程序上有重大违法或裁判基础资料有严重缺陷的确定判决和生效裁定,为当事人提供最后的诉讼救济机会。民事再审原理包括民事再审的本质和目的、民事再审之诉的标的、与既判力原则的关系、再审之诉的要件和再审程序的基本构造等。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李艳芳
    2007, (6): 106-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于2007年4月就"马萨诸塞州等诉环保局"案作出判决后,在美国国内产生广泛影响。在美国十多个州的推动下,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该案的判决不仅进一步完善了环境法中的"起诉资格"理论,而且判决将推动美国环境保护局在控制全球变暖、减排温室气体特别是机动车排放上有所作为。联邦最高法院的这一判决也将对美国未来的环境和能源立法与政策产生巨大影响。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吴祖鲲
    2007, (6): 115-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年画是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年节风俗的演变而衍生形成的,反映了传统社会民众的心灵慰藉和精神信仰。年画在历史长河中逐步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明显的地方特色。年画中蕴涵着中国社会的民间信仰。年画作为民间信仰的文化价值体系一脉相传没有中断,呈现出与官方正统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年画真实记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层状态,对于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有重要的意义。对年画这种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掘,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基础性工作,并且能够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民意基础和思想资源。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米辰峰
    2007, (6): 123-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百年的西学汉语著作中存在着大量名不从主人、名不副实的虚幻洋名。姓名颠倒、把复姓当全名、胡乱选择姓名简称等错误在词条、索引、著者目录中经常出现。"名不正则言不顺",各行各业早晚都要与国际惯例接轨。为了提高西学水平,有必要引进西洋姓名学。姓氏是象征血缘遗传的家庭伦理标志,是风俗嬗变的化石。姓名演变与民族文化发展同呼吸共命运,折射传统特色。正确理解和著录西洋姓名,对提高西学和外事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刘凤云
    2007, (6): 132-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京城作为全国最大的消费性城市,聚集着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商人,封建政府从户籍管理的角度将从事商业活动并有店铺者称之为"铺户"。铺户是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诸多铺户中,对京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有百年老店、老米碓坊以及银号钱庄等,也包括那些有着许多铺户的大商人乃至御用商人。他们在京城乃至国家经济运行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其资本的积累与封建政治的关系过于密切,所以,是难以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的。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赵珍
    2007, (6): 140-14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塞外围场是皇家的禁苑,其自封禁为狩猎地至开放为农耕地的过程,涵盖了18世纪以来人、自然和社会三者关系中的一系列新的变化内容。伴随人口增加、人们对自然资源需求增大,农业土地资源利用形式新出,尤其是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形式作为一种环境行为,对塞外围场及周边森林草原民族的环境行为带来了重要和持久的影响,原本的森林草场景观转而农田耕作,行政区划管理体系变化,社会影响深远。
  • [笔谈] 文化与相对主义
    王新清, 侯书栋
    2007, (6): 148-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结构发展不均衡、在校学生压力过大等。为了促进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需要制定科学的人才建设规划;控制普通高等教育规模,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分层,高等学校科学定位;大力提高办学质量;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