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任剑涛
    2007, (5):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是新思想、新文化的策源地和传播、交流中心。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往往开风气之先,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继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之后,90年代末以来大学文化研究在我国也引起关注。近年来关于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讨论十分热烈,对于大学文化的其他内容也有一些论述,但是在许多大学,对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在理论层面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大学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大学地盘越来越大、大楼越来越多,而大学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高扬,大学文化建设还没有成为大学师生自觉的行动。大学需要实现一次新的文化觉醒,这对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组笔谈,希望进一步深入探讨。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谢作栩
    2007, (5): 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是新思想、新文化的策源地和传播、交流中心。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往往开风气之先,对社会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引领作用。继企业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之后,90年代末以来大学文化研究在我国也引起关注。近年来关于大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讨论十分热烈,对于大学文化的其他内容也有一些论述,但是在许多大学,对大学文化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在理论层面有待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在实践中,大学硬件和软件的建设还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大学地盘越来越大、大楼越来越多,而大学精神没有得到应有的高扬,大学文化建设还没有成为大学师生自觉的行动。大学需要实现一次新的文化觉醒,这对新形势下我国大学的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组织了一组笔谈,希望进一步深入探讨。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林坚
    2007, (5): 9-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关于大学文化的研究有一些著述,研究渐成气候。重要的是真正认识到加强大学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切实引导和促进大学有序运行、和谐发展。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单少杰
    2007, (5): 13-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子曾自道其方法论:"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我与其空泛地谈论单纯的道理,不如切实地考察具体的事例,从而能把我对人伦世事的看法阐释得非常深刻且非常清晰。若依这一方法论来审视《论语》,则不难辨识其间既有一些能够"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有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吾党直者"说;也有许多未能"见之于行事"的内容,即无具体实例支持的论述,如"讷近仁"说、"仁者不忧"说。前一内容因述说具体事例而处于一定语境中,故有较确定的含义。后者则因泛言抽象道理而超然于一定语境之外,故缺乏较确定的含义,很容易发生歧义,此亦是,彼亦是。若依这一方法论来比较《论语》与《春秋》、《传习录》、《圣经》,则也不难解读出一些意味深长的差异来。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向世陵
    2007, (5): 24-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本""复性"的哲学道路充分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特色。这一道路虽由道家所开创,却为儒道两家所共循。反本复性的前提是本静和性善,二者后来又融为一体。其工夫既包括复返原初本根以实现哲学目的,又重在对情欲、气质造成的本性缺失进行修复。人性有失故"未成",故需要去偏、复全以成性。反本复性有"归根"、"求放心"、"灭情"、"善反"和"良知自觉"等多种方式,但又都以回到清静纯粹的先天本性为哲学的目的。哲学的价值就体现在对反本复性的不懈追求之中。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赵家祥
    2007, (5): 32-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恩格斯思想有两种转变。第一种转变是马克思恩格斯从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这次转变开始于《莱茵报》时期的文章,完成于1845—1846年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种转变是指马克思主义形成以后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转变。本文考察和叙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及其在社会发展序列中的地位的思想的历史演变,关于对资本主义寿命看法的历史演变,关于俄国公社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思想的历史演变。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薛俊清
    2007, (5): 4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马克思的实践思想,仅从本体论的意义上去理解,或者仅从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意义上去理解,都是片面的。出于批判的需要,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呈现出三种语境:本体论语境中的普遍性实践;方法论语境中的具体性实践;生存论语境中的人格超越性实践。这三种语境中的实践不是一种并列关系,而是一种递进式的"变奏"关系,并最终落脚在对无产阶级生存情境的分析和理想人格的引导上。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高宣扬
    2007, (5): 47-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格尔在法国遭遇了特殊的历史命运。只有到20世纪30年代之后,当科杰夫和依波利特以创造性的诠释方法,把黑格尔与胡塞尔、马克思、尼采、海德格尔、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联系在一起进行深入研究的时候,法国哲学家才从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中,获得改造哲学本身的创造性力量,并由此而使法国哲学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取得了辉煌的理论成果。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方竹兰
    2007, (5): 56-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微观督促宏观,是根据我国转轨阶段的实际,从依法治国层面提出的宏观调控制度的新思路。微观督促宏观的制度内容包括:用微观主体的创新行为促进、扩展、充实宏观制度的供给;将微观主体看成是可以与宏观主体进行协商对话的有尊严的一方;微观主体对于宏观调控主体的行为有评价权、监控权。微观主体与宏观调控主体之间的最基本关系是宪法层面的关系,而不是行政层面的关系。从法治层面提出微观督促宏观的理念,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宏观调控微观的科学化、高效化程度,使之更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需要。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贾俊雪, 郭庆旺
    2007, (5): 6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用基尼系数、面板时间序列分析和核密度估计的方法,对1978—2004年间我国区域人均GDP水平差异、全国及各地区是否存在增长趋同和增长分布的动态演进方式的分析表明:全国人均GDP水平差异主要源于地区间差异,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国地区间差异呈上升趋势,但2001年以后明显趋缓,且于2003年出现反转迹象,这表明1998年开始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预示着我国区域差异正处于倒U型曲线的顶端,已经开始步入一个持续缩小的新阶段;全国并不存在增长趋同,三个地区中只有中部地区存在着增长趋同,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分别存在着以上海和新疆为中心的趋同子俱乐部;我国区域经济的增长分布主体上为"单峰"分布,这意味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并未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峰"分布的迹象似乎在逐步趋强。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赵锡军, 李悦, 魏广远
    2007, (5): 6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总结区域货币合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亚洲货币合作可行性的研究表明:亚洲地区仅在某些方面符合构建最优货币区的基本条件,而在一些重要方面尚存有欠缺。此外,并非所有国家之间进行货币合作都具备条件。因此,亚洲尚不具备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有制度保障、以汇率目标区为主体的货币合作机制的条件。现实的选择是,小型开放经济体可以根据各自的不同情况,选择最优合作伙伴,逐步推进次区域货币合作。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彭新武
    2007, (5): 77-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哲学视角看,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基本局限在于,它背后所隐藏的机械论范式以及理性主义、实证主义等现代主义的分析方法。这种机械管理模式比较适合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越来越难以适应当今日趋复杂的、动态的全球商务环境。当今这种变化了的全球商务环境,迫切需要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从有机进化论的角度看,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应包含如下一些基本内涵:自组织原理、非平衡原理、共同进化原理、复杂性原理和不确定性原理等。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林新奇
    2007, (5): 85-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企业家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人类群体,企业家成长本身是一种文化现象。企业家成长与文化环境之间,不是一种单向的、被动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关系。为此,应该更新文化环境观念,即从传统的"文化环境"过渡为全新的"文化生态"概念。由于不同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所孕育的文化生态是迥异的,所以,对企业家成长的影响也很复杂。对于中国企业家而言,文化生态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而逐步改善的,制度转型成为中国企业家成长的一个重要契机。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蒋劲松
    2007, (5): 91-9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合意"理论可用于解释人大代表选举的实质。人大代表选举实质上必须是选民与候选人双方围绕人大代表的选举条件达成合意的过程,合意结果为宪事合同。代议机关选举体现了合意趋势,而缺乏合意性是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一个缺陷。建议增强人大代表的合意性。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周淑真
    2007, (5): 98-10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国家总体政治制度中的部分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认识不到位,将导致法理定位的虚悬,降低国家政治制度的运行效率和实际功用。人民政协的界别设置,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的场所,是国家政党关系的制度体现。人民政协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纵横交织,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程延园
    2007, (5): 104-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关系契约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特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和基石。《劳动合同法》在维护用人单位合法权益的同时,侧重于维护处于弱势的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双方力量与利益的平衡,有效寻求劳资利益的最佳契合点。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周建涛
    2007, (5): 111-1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保险合同纠纷诉讼案件日趋增多。为此当事人须耗费大量的金钱、时间、精力,这些均计入诉讼成本,区别只在于:一方耗费的诉讼成本多一些,另一方耗费的诉讼成本少一些。不管最后的结果如何,当事人都是输家,是"双输"的结果。究其原因,是保险合同当事人没有权衡好前期交易成本与后期执行成本的关系,前期交易成本过低,致使后期执行成本高昂。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郭星华, 黄家亮
    2007, (5): 117-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郝大海
    2007, (5): 124-1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验性社会科学问题研究中,社会调查是获取研究资料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在学术性调查的执行过程中,存在着缺乏专业督导人员、执行过程缺少制度保障和访问员招募中有较大责任风险等问题,而市场资源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应用市场资源时,应当加大学术单位的监督力度,适当引入行政资源,以此来解决市场资源运作中存在的收益与质量的矛盾,以及"入户难"和"拒访率高"等难题。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范玉刚
    2007, (5): 131-1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出场机缘的"新美学"在当下中国语境的变体"日常生活审美化",充当了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守夜人,表征了经典美学在大众文化时代的下坠和乏力。"新美学"只是做了时代的注脚,未能真正切中时代本质和担当起本有的历史使命。美学须在对历史的眷注中汲取力量,寻求"说话"机缘。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李洁
    2007, (5): 139-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当代翻译美学立足于中国传统译论,并对之进行现代转换,吸收西方译论的研究和论证方法,借鉴现代美学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来阐释翻译的机制和功能。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具有跨学科特点的、有别于西方翻译理论模式的翻译研究学派,使中国的翻译理论带上了鲜明的民族特色。翻译美学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它体现着中国译学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中国翻译理论在世界译论界占有一席之地。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刁克利
    2007, (5): 146-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作家研究的忽视是造成文学边缘化的原因之一。在对理查德·鲍尔斯等十位美国当代作家访谈的基础上,借鉴人类学田野调查和口述史的研究方法,本文全面总结并深入分析了当代美国作家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写作环境等。美国作家大部分在早期都有机会接受写作指导,并且有过丰富的人生历练。青年作家大多是科班出身,获得过文学创作专业学位,成名作家在大学任教者居多。写作环境便利开放,和同行交流机会良多。对美国作家写作状况的研究可以打通创作实践和理论研究的隔膜,在作家写作与文学研究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促成文学爱好者、文学创作者和文学研究者共同关注文学的生成和意义。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 [笔谈] 大学文化与大学发展
    高鹏怀
    2007, (5): 154-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对西方各国政府管理模式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这场以管理主义为基本特征的政府改革浪潮中,无论是实行单一制的英国、新西兰、法国,还是实行联邦制的美国、加拿大,尽管各自改革的框架、策略、目标、进程以及改革的内容、重心、范围有所不同,但都具有一个相似的目标导向,这就是:精简政府机构,裁减政府雇员,缩小政府规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