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2003年, 17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03-07-16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卫兴华
    2003, (4): 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已经出版百期。看到自己曾经参与创办并为之工作十多年的学报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心中无比高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以其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科学性与精美性的一致为特色,屹立于我国社科期刊之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获得了一个社科期刊能够获得的几乎所有的奖励,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历史是光荣的。
  • 论文
    杨焕章
    2003, (4): 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已经出版百期。看到自己曾经参与创办并为之工作十多年的学报的进步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心中无比高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以其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科学性与精美性的一致为特色,屹立于我国社科期刊之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获得了一个社科期刊能够获得的几乎所有的奖励,对于发展和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我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些都是历史。《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的历史是光荣的。
  • 论文
    王霁
    2003, (4): 8-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光流逝,转眼间《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要出刊100期了,这表明人大学报已经由初创期进入了发展期、成熟期,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我对人大学报有特殊的深厚的感情,因为我曾两度在人大学报工作。
  • 论文
    郭湛, 武京闽
    2003, (4): 1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自1987年初创刊,至今已满百期。为此,学报编辑部请纪宝成校长为学报题词:学术之光、学界之星、学人之友、学海之舟,致勉励鞭策之意。同时,还约请历任学报总编、主编卫兴华、杨焕章、王霁三位教授著文谈人大学报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他们是人大学报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大学报历史的创造者。同他们一起见证和创造了人大学报历史的,是学报编辑部的编辑和工作人员。正是他们辛勤、细致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铸就了人大学报高质量的学术品牌。
  • 论文
    梁树发
    2003, (4): 15-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般哲学基础。以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为标志的重点论与两点论的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辩证法基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彻底的唯物主义性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的理论品质,体现了它的辩证发展观的哲学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哲学。
  • 论文
    郑杭生, 杨敏
    2003, (4): 2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对旧式现代性的危机和新型现代性的崛起,及其对社会学理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社会学的分裂传统和当代建构主义社会学的重建努力做了清理和评述。在对当代中国社会快速转型期的社会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在经历的重大变化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正式提出了社会互构论———一种关于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学基本理论,并对这一理论做了概括性的介绍。
  • 论文
    曾冬梅, 邱耕田
    2003, (4): 33-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在我国社会生活中所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原因就是错误的、不合理的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制止,而一些正确的、合理的行为又没有得到及时有力的肯定和支持,结果就产生了一种泛化的负向"激励效应"。激励机制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端正激励机制的主要对策是要构建一种"行为归化制度",而"行为归化制度"实际上包含着对社会成员的自律和他律两方面的内容。
  • 论文
    肖显静
    2003, (4): 3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德格尔所说的技术"座架"本质确实是造成环境破坏的原因。这种本质不是技术本身固有的,而是在科学、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的基础上形成的。必须改变影响环境技术创新的这些因素,建构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
  • 论文
    王耀德
    2003, (4): 46-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需求拉力与科技推力并非两个分立的力量。需求既是一个经济范畴,又是一个认识范畴,需求具有"被创造性"。目前,要发挥需求拉力的作用,应着重改善经济运行机制。单方面促动科技"面向经济建设",只能"事倍功半"。政府科技投入达到一定的程度,企业科技投入才能大量增加。
  • 论文
    邱海平
    2003, (4): 52-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具有二重功能,既是对商品价值和价格的抽象的、本质的、整体的、长期的、辩证的和历史的说明,同时又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这两个方面的功能完整地统一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马克思经济学超越于古典经济学。把马克思归于古典经济学家的行列并据此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对于价格的解释功能的观点是错误的。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在当代面临的两个最重要的任务是:把劳动价值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商品市场价格的经济学,把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学理论发展成为可用于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经济学,并且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的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
  • 论文
    雷达
    2003, (4): 61-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金融自由化问题在西方新古典的理论中是从资源配置的角度来论证的。通过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对此问题重新进行考察,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的标志是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的出现。在欧洲货币市场和欧洲债券市场上所形成的美元资产价格,冲击了美国国内传统的金融监管方式,美国的金融自由化是针对欧洲美元的市场价格进行的。由于欧洲美元市场是彻底的无政府市场,所以造成了美国的金融自由化是以放松管制为主要特征的。但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不是国际货币,因此单纯效仿美国金融自由化模式,会遇到利率市场化的困难。在利率不能完全市场化时,利用金融市场的套利工具来发现金融资产的价格是困难的。
  • 论文
    陈秀山, 张启春
    2003, (4): 69-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政府实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有多重目标:实现纵向平衡和横向平衡、矫正外溢性及其他经济政治目标。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的终极目标追求的是区域间财政能力或公共服务水平均等化。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虽然在实现纵向平衡方面有明显成就,过渡期转移支付办法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区域间财政能力的均衡,但总体而言,从设计到实施,在矫正区域间的横向均衡方面缺乏成效,没能有效地控制区域间财政能力差距的进一步扩大。要进一步发挥其区域均衡效应,必须进行转移支付制度的调整和创新。
  • 论文
    黄卫伟
    2003, (4): 77-8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互联网公司的大起大落促进了人们对生意规律认识的深化,进而使生意模式受到重视。琼·马格雷塔和林达·M·阿普尔盖特等人的研究成果开启了生意模式研究的窗口。将实现方式从生意模式诸要素中分离出来,其意义在于将竞争战略的视角从重视要素转向重视联系和重视经营活动的整体性。生意模式面临的困境,使一些企业和产业处于不协调之中,同时这也是生意模式充满生机的体现。生意模式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
  • 论文
    王湲, 斯图尔特·克莱格
    2003, (4): 85-9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以往关于价值观二分性的研究,对组织价值观系统中的过程取向与结果取向价值观进行了区分,分析了它们在组织中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并具体界定了过程取向的组织价值观的五个方面,即信任、合作、过程公正、雇员与工作关系的性质及领导—下属关系的性质。研究中还建立了一种组织价值观与决策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模型,用以说明国家价值观、过程取向的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相关关系,从而更加准确地解释了组织价值观对管理实践的影响。
  • 论文
    莫于川
    2003, (4): 94-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完善的公共应急法制是国家公共应急系统中最重要的非技术支撑体系之一。非典疫情危机的发生表明,我国的公共应急法制亟待加强,目前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现行公共应急法制尚不健全;二是现行公共应急法制执行不到位。公共应急法制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诸多要素和环节。我国公共应急法制建设的重点是尽快完善我国各层次、各领域的公共应急法律规范,制定出我国统一的紧急状态法。
  • 论文
    邵明
    2003, (4): 100-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诉讼中,免证事实构成法院判决的事实基础,而且法律也明文规定其无需以证据加以证明。众所周知的事实、法院依职责或者职务所知悉的显著事实、推定的事实、自认的事实、公证的事实,虽然都属于免证事实,但它们在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中的适用和效力,既有共同点又有差异。
  • 论文
    何光沪
    2003, (4): 106-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纽曼的《大学理念》是对世界大学教育有着重大影响的名著,尤其是关于大学应该教授"全面知识"的观点,对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具借鉴意义。就从理性出发的基督教研究而言,把它作为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纳入大学课程设置,显然是促使大学知识更加全面的努力中必要的一步。事实上,理智性和学术性始终是中国基督教研究的基本特点。当代中国大学走向"全面"、"综合"的需要,意味着基督教研究对之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全面知识的传授,对于立足现实的科研,对于重在精神品格的素质教育,都是如此。
  • 论文
    李秋零
    2003, (4): 113-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礼仪之争"是清初中国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一次大碰撞。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基督教修会间的争论发展成为罗马教皇与中国皇帝之间的政教之争。中西文化传统对宗教的不同理解使二者之间的分歧无法调解,罗马教廷的武断强硬态度最终使矛盾激化为抗争,导致了清王朝的禁教政策。"中国礼仪之争"的结果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 论文
    张法
    2003, (4): 119-1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历史有三个时期(轴心时代,现代社会的兴起,全球化时代)要求着世界性的哲学突破。中国现代哲学(新儒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院哲学)主要解决的是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问题。全球化时代要求中国现代哲学从中国哲学的现代性重建转为世界性的哲学突破。中国哲学必须克服自己的弱项(重思已成的基本语汇和扩大自己的哲学视野),才能回应世界哲学突破的呼唤。
  • 论文
    向世陵
    2003, (4): 126-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性与天道"问题是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基本思想资源,在孔孟以后却被儒家所丢弃。魏晋玄学家以对性与天道的新解走出了沉闷的汉代天人之辨。唐宋以后儒家的复兴实际上是"复性",理学家由复性开始了对性与天道的自觉体认。他们既接续了性与天道的源头,又因对复性的不同把握而开发出不同的本体范畴,推演出不同的理论体系。胡宏总结"五子"的"性"论和儒家传统的"尽性"要求,以"成性"解"尽性",并最终建立起区别于气学、道学(小理学)及后来的心学的性学理论系统,中国哲学发展由此有了整体的"理学"。
  • 论文
    宋炳延
    2003, (4): 133-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康德以先验论(人为自然立法的现象学)论证知识的客观性和现象世界的实在性。海德格尔则认识到认识论意义的认识不具自存性,它还有更为深层的根基,即生存存在论,存在论层次的认识先于并高于认识论意义的认识。康德区分现象与本体主要为道德形而上学奠基,作为现象根基的本体理念乃不在之"在",此说耐人寻味。海德格尔则批评康德的本体论只关乎在者而非"在"。海德格尔终生追问"在",指出思对"在"的归属与谐响,从康德之"问"回归于"答",同时也强调"在"与表象之同一,克服康德超验形而上学。康德的问题是"先天综合如何可能",海德格尔的问题是"在是怎么一回事"。前者讲思对"在"的综合,后者讲思对"在"的应合,二者都是伟大心灵传达"在"之词语的杰作,其不同意味着时代之不同,其不同也标出不同之时代。
  • 论文
    袁济喜
    2003, (4): 140-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宗白华在"五四"时期对魏晋美学的解读,体现出他力图通过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体验与研究,重构中华美学精神的识见。宗白华在解读魏晋美学时,着重揭示魏晋人物与美学中的个性特点与情感风采,从而超越了从一般意义上来对待传统的研究,为我们今天重提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提供了范例。
  • 论文
    张永清
    2003, (4): 147-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象学悬搁首先意味着由自然态度向现象学态度的转变;其次,悬搁意味着中止判断、中立化,即对象实际存在与否存而不论;再次,悬搁之目的不是否认世界的存在而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因此是一种价值转换。它对美学和艺术研究的意义在于,排除观念论与实在论的影响,为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美学和艺术现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论文
    侯衍社
    2003, (4): 153-1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纪念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进一步学习贯彻江泽民同志“4·28讲话”的精神,探讨如何加快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推进中国人民大学创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进程,2003年4月28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隆重举行“纪念江泽民同志考察中国人民大学一周年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与会者回顾了江泽民同志2002年4月28日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后学校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对中国人民大学的未来进行了展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功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 论文
    王国政
    2003, (4): 155-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进步的标志。科学之“眼”和技术之“手”使人类成为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创造者。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竞争,首先表现为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革命推动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全方位的冲击和影响。科学技术不只是科学家的事,因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怎么理解科学,怎样看待现代科技革命,如何分析现代科技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江西高校出版社推出的“走近新科技丛书”(刘大椿主编),对这些问题做了积极的探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