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论坛
  • 本期论坛
    顾海良
    2001, (5): 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主题的三次转换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当代的理论创新,充分显示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陈岳
    2001, (5): 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类迈入?1世纪之后正面临着一个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深入,国际格局朝着多极化的方向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世界的主题,但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民族冲突和地区战争仍然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1世纪初期的世界格局究竟将向何处发展?当今世界面临的根本问题究竟是什么?中国与美国以及其他世界大国的关系将如何发展?中国应该如何确定正确的对外战略?所有这些不仅是广大民众关心的现实热点,也是国际关系学界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正确认识国际形势是制定和坚持国家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
  • 专题研究
    倪世雄
    2001, (5): 10-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一个趋势、两个化、两个不变”可以全面、客观地概括冷战后的国际格局和国际局势。“一个趋势”即当代世界的总趋势是和平与发展;“两个化”即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两个不变”一是指国际局势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的态势没有变,二是指美国企图在冷战之后搞“独霸”,建立单极世界的战略没有变。中美关系作为最复杂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充分体现了世界格局的这种复合性、多元性和矛盾性,也就是经济上加强合作、政治上不时摩擦、安全上出现冲突。
  • 专题研究
    曲星
    2001, (5): 13-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进入?1世纪,中美关系的新动向引起了学术界对中国“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外交政策的又一次讨论。所谓“韬光养晦”,是指中国对社会主义的前途充满信心,中国只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就能够稳定发展,能够实现现代化,进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但中国不要在国际上去论证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如何优越,不要去进行意识形态的论战。在当今时代,中国在处理对外政策中的意识形态问题、处理大国关系问题、处理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时,仍应坚持“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
  • 专题研究
    金灿荣
    2001, (5): 18-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来中美关系发生的波折表明,中美关系是一对重要而复杂的关系。冷战结束后,中美关系具有了一个基于双边利益的关系框架,限制中美关系发展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因素长期同时并存,问题和希望并存,因此,这种框架是比较稳定的,处于非敌非友的状态。
  • 专题研究
    宋新宁
    2001, (5): 24-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经济多元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极化”世界的趋势,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合作、相互制约。在这种格局下,欧盟与美国的对华政策都力图通过与中国的交往,促使中国朝着有利于西方的方向发展或转型。
  • 专题研究
    陈岳
    2001, (5): 28-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国际政治格局处于多极化趋势与单极化倾向并存的局面,两种相反的力量将进行激烈的较量。冷战结束后,尽管国际局势整体上趋向缓和,但世界和平问题与经济发展问题一样,并没有得到解决,各种国际间的冲突仍不断出现,因此,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论断并没有过时。中美关系的发展方向与水平主要受双方的战略合作需要、经济贸易利益和意识形态分歧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只要这些基本因素不发生大的改变,两国关系的基础就不会动摇,中美关系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仍然会得到维持。
  • 经济·社会
  • 经济·社会
    叶裕民
    2001, (5): 3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度障碍是中国城市化的最大障碍之一,其作用具有明显的刚性;制度创新是释放城市化空间的重要路径。当前对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最大、最直接的制度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户籍制度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放开大中城市的户口管理以及改变必须购买商品房的规定;城镇土地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建立城镇土地的年租制,降低企业和个人进入城市的门槛;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关键在于扩大保障面,根据不同的保障内容实行不同的过渡性的保障办法,逐步将农民工人纳入社会保障系统,为未来?0~30年中国切实实现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换提供制度保障。
  • 经济·社会
    江晓薇
    2001, (5): 39-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近几年在我国经济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此,正确分析和评价政策效果,对于完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很大的意义。
  • 经济·社会
    吴汉洪, 封新建
    2001, (5): 46-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次优理论认为,微观经济政策实施所造成的满足多条件的状态并不能比满足较少条件的状态更接近于帕累托最优状态。运用次优理论对贸易政策分析的结论是:无论存在失业成本,还是为保护幼稚产业,生产补贴这些直接指向市场扭曲本身的政策都比关税保护更优。
  • 哲学·文化
  • 哲学·文化
    冯景源
    2001, (5): 52-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实践的要求。生产力能够跨越发展吗?唯物史观包括不包括生产力跨越发展的理论?在实践上如何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发展?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一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唯物史观理论中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问题;二是依据人类的历史实证地考察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跨越发展的一些典型过程;三是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分析了我国生产力跨越发展的具体途径。
  • 哲学·文化
    刘敬鲁
    2001, (5): 60-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哲学是关于经济的哲学,它的概念含义是哲学,而不是经济学;它不是关于整个世界普遍性思考意义上的形而上学,而是部门哲学。从哲学史来看,哲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整个世界存在的共性方面,人存在的一般维度,不同部门领域中所包含的哲学对象。哲学史的考察表明了经济哲学何以能够成立。经济哲学作为部门哲学,其研究对象是经济活动领域中存在的需要哲学去研究的事实,具体研究的内容或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经济活动中所包含的整个世界的共性方面;经济活动与人存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关系。
  • 哲学·文化
    杨寿堪
    2001, (5): 67-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体主义和现象主义是贯穿西方哲学发展的一条主线。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开始就以求知求真为其主题。这种知识主义必然发展为实体主义。实体主义作为西方传统哲学的主要思维模式,以世界的二重化为前提,以追求世界万物的根底——本质为宗旨。康德开创了西方哲学的现象主义路线,以现象思维取代实体思维,是对实体主义的超越。在现代西方哲学的转向中,现象主义主要是围绕反对主客二分和本质主义的形而上学开展的。
  • 哲学·文化
    田薇
    2001, (5): 74-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罗马帝国后期,社会陷入失序状态,精神空虚和物欲主义成为人们普遍的生活态度,这为基督教信仰主义文化的诞生提供了现实基础。古典理性主义价值的衰微,哲学对超世彼岸的宗教追求,把直觉和体验置于理性思维之上,则构成了基督教信仰主义取代古典理性主义的逻辑基础。理性向信仰演变的历史命运为后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 政治·法律
  • 政治·法律
    刘建军
    2001, (5): 79-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它在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培养目标,而对培养目标的规定又展开为具体的目标模式。在革命战争年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革命者,其具体模式以毛泽东为陕北公学的题词为代表;建国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其具体模式以毛泽东关于“两有”的表述为代表;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模式是邓小平提出的“四有”新人。这一目标模式的成熟形态具有全面性、重点性、层次性和总体性特点。江泽民在新形势下丰富发展了这一目标模式。
  • 政治·法律
    张庆东
    2001, (5): 86-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公共管理内涵及其与公共行政之间关系的争论,只有通过辨析Management和Administration两个术语,并考察公共行政?Public?dministration)和公共管理?Public?anagement)在国外的起源和发展,才能得到澄清。通过剖析和整合公共管理、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尝试性地建立现代公共管理的基本框架。现代公共管理与以往的研究途径相区别,其管理主体大大外延,它以问题取向、顾客取向、结果取向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并以公共利益作为其最本质的内容。
  • 政治·法律
    陈卫东
    2001, (5): 93-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是刑事诉讼法学中许多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最终归结点,但是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两者之间常常存在尖锐的矛盾,因此,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成为刑事审判程序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 政治·法律
    冯玉军
    2001, (5): 100-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颁布,并未使法学界围绕合同法之价值定位与起草模式的争论宣告结束,而是更加激烈和尖锐了。从经济分析的角度探讨合同法的经济意义,特别是其在节约当事人交易成本、分摊合同风险等方面的功能,研究不完全合同的经济学解释及如何设计最合乎效率的合同规范有着极为深刻的意义。
  • 文学·历史
  • 文学·历史
    李建军
    2001, (5): 106-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讽修辞是一个具有拓殖性的概念,它的意义边界随着反讽技巧和手段在创作实践中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地被拓展着。成功的反讽有助于含蓄有力地体现自己的修辞目的。反讽由三个要素构成,即作者在小说中的非直陈式修辞性介入、两极对立因素的相互对比及轻松自信的超脱感和距离感。这些要素决定着反讽的性质及其功能的体现。
  • 文学·历史
    赵维江
    2001, (5): 112-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宋亡国后随着政治上的南北分治,词文学创作也分化为建立在地理文化意义上的南宗与北宗两大体派,两派在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审美祈向及词体形式等方面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色,但南北词坛并非绝对封闭和隔绝,而是始终存在着一个交流、互动和融合的关系。
  • 文学·历史
    鞠方安
    2001, (5): 118-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末官制改革中,清政府在内外力量的推动下,经过一系列的酝酿,出台并有限度地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旧有俸禄制度的措施和方案,以借此达到高薪养廉,澄清吏治。但事实上清政府不彻底的俸禄改革如同其不彻底的官制改革一样,并不能挽救清政府的命运。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