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工作论文

JRUCWP2024093早期中国思想中的“让”与儒道分野
作者:刘增光
摘要:“让”是中华文化中渊源甚早的重要德行和观念。从思想学理上进行探究发现,周代礼乐 文明有着 “圣人贵让”的传统,以让为礼的实质与精神, “让”与礼制政治实践紧密相关。学界以 “谦让”而非以 《庄子》所言 “谦下”概括老子思想的核心精神并不恰当。老子推崇 “谦下”“不争”, 以此为 “道”之运用和体现。孔子主张 “礼让”,但更为强调 “仁”,以仁统摄礼。二者都深受周代礼 让传统的影响。但老子的 “道”是立基于对天地自然整体的哲学思考,其辩证思维方式突破了依礼而 视听言动的礼制思维方式。道的特征是自然无为,而非一循于礼。而孔子提倡仁道仁政,虽然主张 “礼让”,但并不将 “让”视为最高的善。儒、道两家都在对周文疲敝的反思中超越了周代的 “贵让” 传统。从孔子以泰伯之 “让”为 “至德”,以及老子推崇作为 “上善”的 “不争之德”来看,可更为 切中中国轴心时期思想突破所呈现的继承与批判并存、连续与突破共在的内在复杂性。
附件:JRUCWP2024093早期中国思想中的“让”与儒道分野(刘增光).PDF



发布日期: 2024-12-13    浏览: 712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