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召开2024年第2次专题研讨会:“国学·汉学·古典学”
2024年5月15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召开了2024年第2次(总第16次)专题研讨会,主题为“国学?汉学?古典学”。中国的国学自产生到现在已逾百年,但对国学的起源、发展、转折、重兴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及其在不同社会和政治语境下的目标、性质以及自身内涵的变化,仍需进一步研究。这对国学自身的发展、尤其是刚开始设立的中国古典学专业的建设来说非常重要。鉴于中国国学的产生和发展与日本古学、国粹主义等关系密切,本期专题集中讨论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汉学研究的转向、20世纪前三四十年中国国学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中国国学发展之初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章太炎的国学思想,从源头上梳理了中国国学产生的背景资源及其发展过程中的转折和动力,希望能对当下中国国学和古典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本次专题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副主编、国学院教授张瀚墨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宋健教授致辞。围绕“国学?汉学?古典学”这一主题,北京大学哲学院干春松、南开大学哲学院廖娟、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张瀚墨老师先后作了题为《民族国家目标下的文化信心:章太炎的国学观的内在层次》《汉学走向古典学?——近代日本的“汉学革命论”》《国学运动的起源与中国传统学术的现代化》的论文报告。
会议邀请到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李雪涛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孟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辛亚民副教授等嘉宾出席。与会专家学者就三篇文章展开深入讨论,提出了非常具有参考价值的修改意见,宋健教授和学报编辑张静和王伯英老师也从期刊文章发表的角度提出了重要意见。
最后,宋健教授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对各专家学者的精彩发言表示衷心感谢,本次专题研讨会顺利闭幕。
发布日期: 2024-05-20
浏览:
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