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报作为学术期刊在促进学术传承与交流、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升办刊水平、促进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以下简称人大学报)组织召开“新时代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2024年4月1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以下简称北师大学报)编辑部应邀参与研讨,共话新时代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人大学报常务副主编宋健主持。北师大学报执行主编郭家宏教授、编辑部主任孟大虎编审、宋媛编审、侯珂副编审、党支部副书记武晓阳副编审;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兼期刊管理中心副主任关晓斌、期刊管理中心办公室吕聪聪;人大学报编审林坚、副编审张静、编辑王伯英、杜心蕾参与研讨。与会人员围绕双方学报办刊特点、学术期刊建设管理经验展开座谈,并就双方共同关心的期刊发展和编辑工作等具体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宋健对北师大学报编辑部参与研讨表示欢迎,介绍了“新时代高校学报高质量发展”系列研讨会的开展情况,并表示,希望研讨会能够搭建编辑部之间互相学习的桥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关晓斌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期刊建设的基本情况以及科研处和期刊管理中心的基本职能。他介绍了学校总体部署下开展期刊建设综合改革、支持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的系列举措,“名刊名栏名篇”建设方面取得的阶段成效。他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术名片,在期刊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引领示范作用;北师大学报与人大学报的办刊风格既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学报的相似性,在学科覆盖、栏目设计方面也有很强的互补性,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形式加强联系、加深合作,共同进步。
随后,宋健从历史沿革、期刊定位、栏目设置等方面介绍了人大学报的情况与特色,特别介绍了“中国之理”“经师人师”“本期专稿”等特色栏目的建设情况。其中,“中国之理”入选中宣部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专栏建设名单,是体现中国特色、彰显中国气派的重要栏目;而“经师人师”则旨在弘扬与传承为人民大学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先生的学术精神与品格,两个栏目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宋健还介绍了人大学报的学术副主编制度以及审稿流程,各位编辑老师介绍了各自工作情况。
郭家宏介绍了北师大学报的历史沿革与办刊特点。北师大学报创刊于1956年,是一本综合性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双月刊。北师大学报以学校的优势学科为依托,栏目设置较为灵活,突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学等特色。近期的特色专栏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人类文明新形态研究”等。北师大学报编辑部的老师们介绍了各自分工与工作经验。孟大虎介绍了综合期刊中经管类论文的定位与特色;武晓阳介绍了历史学栏目的建设和组稿经验;宋媛介绍了文学栏目的建设以及多年做学术编辑的体会;侯珂以心理学论文为例提出了对于综合期刊读者受众面的思考。
随后,双方编辑部就选题策略、组稿计划等问题交换观点和建议。双方均表示,综合性学术期刊既要体现刊物特色、也要兼顾综合性,通过深入挖掘学科特点和紧跟学术前沿,加强与作者的联系和沟通,共同呈现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提升办刊质量。编辑们还在期刊网站建设、编辑队伍培训、论文编校和排版等具体问题上进行了交流。
(撰稿:杜心蕾 供图:龙添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