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当期目录

  • 全选
    |
    本期专稿
  • 本期专稿
    徐拥军1, 2, 杨红艳2, 刘萍萍2
    2025, 39(4):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研究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学术理论的内涵本质与评价标准,并基于1995—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论文关键词数据、结合其他多源数据,遴选出十个原创学术理论示例。原创学术理论评价应重点考查学术理论是否具备新视角、新解释、新结论、新体系、新应用五个一般特征以及新突破、新引领两个本质特征。研究发现,十个示例均发挥了较好的原创示范作用,验证了原创学术理论评价标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同时,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也存在一些不足。建议学者提升原创学术理论思维能力,学术期刊提升原创学术理论识别与传播能力,科研管理部门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原创性研究的投入,学术评价机构加快构建原创导向学术评价体系,以进一步增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理论的主体性、原创性。

  • 中国之理
  • 中国之理
    杨毅1, 2, 贺浩, 1
    2025, 39(4): 13-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人文经济学旨在解释文化所引致的经济增长逻辑,以及文化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何以可能。为此,在扬弃“抽象地理解单个人的属性”和将人文经济学降格为“人本主义经济学”的既有迷思后,人文经济学者须以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统摄由原理到框架的推理路径、由差异到机制的诠释路径、由理论到共识的检验路径等多元方法体系,历史地考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文化经济化”与“经济文化化”图景,以其所映射的社会关系及该关系的再生产过程作为贯穿研究的线索,缕析文化在社会生产过程中承担的三种角色及功能,即生产资料造就产业比较优势、普遍需要调节资本积累体制和社会规范增进经济运转效率,从而以科学务实的行动指南助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

  • 中国之理
    吕冰洋1, 2
    2025, 39(4): 29-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伦理决定经济行为动机,而一个民族的经济伦理源自一种具有超越精神的文化价值系统。因此,经济学存在“文化—伦理—经济行为”的一般性规律,其规律在中华文化这里展现为“天—仁—义—利”的逻辑关系:践仁知天,以自律道德觉醒实现人的终极关怀;居仁由义,人的行为要符合具有普遍必然性的道德要求;以义为利,在正确的价值导向下实现经济发展;利用厚生,发展的目的是尽物之用和改善民生。近代以来,中国思想文化界长期争议的话题是:“内圣能否开出外王?”即以成德之教为特色的中华文化,能否适应现代化国家发展需要?本文研究认为,中华文化不但有利于生命觉醒,而且也会推动经济发展,至少在经济领域,内圣可以开出外王!

  • 专题研究:涉外法治的前沿问题
  • 专题研究:涉外法治的前沿问题
    杜焕芳, 南靖杰
    2025, 39(4): 44-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前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正在加速重构,补贴和反补贴议题成为国际社会博弈焦点。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中补贴纪律呈现出规则区域化、范围扩大化、对象特殊化和规制全面化的发展趋势,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潜在挑战,需要辩证对待。中国既要支持补贴纪律更新发展,参与构建公平公正、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新规则,又要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取代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剔除不公正不合理的制度安排,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中国需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双重进路,采用“规则引入—本土调适—国际输出”的三阶段策略,探索竞争中性原则在中国的法律实现,构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补贴政策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进程,进而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支持补贴纪律新发展,推动形成公正合理、普惠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

  • 专题研究:涉外法治的前沿问题
    董静然
    2025, 39(4): 60-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据安全反制裁机制是我国反制裁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涉外国家安全机制的构建。我国需要围绕数据安全反制裁的规范体系与实施机制,系统构建该领域的法律体系。我国数据安全反制裁规范体系缺乏明确的规范共识,相关规范缺乏彼此联动。该领域规范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发挥《对外关系法》的统领作用,以《反外国制裁法》为核心,重点强化《数据安全法》《外资安全审查办法》《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与《反外国制裁法》的统筹与衔接。我国数据安全的实施机制存在触发机制不明、实施主体不清的问题。数据安全反制裁实施机制需要结合国家安全学理论,分层次构建系统的触发机制,同时还需要为牵头部门与执行部门之间的有效配合建立起“分—总—分”的实施机制。

  • 社科研究
  • 社科研究
    蔡宇涵1, 郑新业2, 郭家睿3
    2025, 39(4): 77-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是重要政策目标。近年来,中国制造业比重持续下降,表现出明显“去工业化”倾向。本文利用城市层面数据识别了去工业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制造业发展不成熟时过早去工业化将显著抑制经济增长,并验证了造成工业规模缩减和降低要素生产率是过早去工业化导致经济放缓的两种主要机制。从区域异质性来看,过早去工业化的经济影响在中西部地区更加显著;而产业转移能够通过扩大制造业规模,缓解过早去工业化对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更好理解过早去工业化影响经济增长的规模、机制与应对逻辑,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参考。

  • 社科研究
    韩永辉1, 2, 韦东明1, 张帆3, 麦炜坤1
    2025, 39(4): 93-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价值链重构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采用2007—2023年“国家—行业—年份”三维数据考察中国与东道国的全球价值链距离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正向全球价值链距离有助于推动中国企业跨国并购,表现“逆向并购”特征;正向全球价值链距离的并购作用集中于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非国有企业和发达国家;全球价值链距离主要通过技术和效率寻求渠道对中国海外并购产生影响;中国与东道国的制度距离、政治距离和文化距离弱化了全球价值链距离的积极效应。

  • 社科研究
    贾俊雪1, 2, 罗会涛3, 秦聪4
    2025, 39(4): 108-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升企业出口质量。本文通过构建一个理论分析框架,阐释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对企业出口质量的影响及其逻辑机理,提出核心理论假说,然后综合运用全国地级市融资平台有息负债数据、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及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对企业出口质量具有负面影响,这主要源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对企业信贷资金具有排挤效应,以及通过推动房地产业繁荣对企业出口商品投资产生了抑制作用。地方融资平台债务扩张对企业出口质量的不利影响在一般贸易产品和非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对地级市总体出口质量的提升也具有不利影响。这些发现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建设贸易强国实践提供了有益借鉴。

  • 社科研究
    王海军
    2025, 39(4): 123-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在党的重要文献中,“哲学社会科学”这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科学”到列宁的“哲学”“社会科学”,从我国民主革命时期的“新社会科学”到当前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具有内在理论传承和明晰演进逻辑的概念谱系,历经百余年嬗变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延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在范畴意蕴和逻辑架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构建,创新发展了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自主知识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秉承马克思、恩格斯“历史科学”概念的核心要义,是“历史科学”在中国的逻辑发展与理论延续。

  • 人文研究
  • 人文研究
    谷曙光, 谢贤良
    2025, 39(4): 135-14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杜甫在诗家之外亦为一赋手,甚至其生前诗名亦为其赋之盛名所掩。杜甫兼擅诗赋,这为两者间的互动提供了契机。作为杜诗主导风格的“沉郁顿挫”与赋体有着密切关系,赋体对杜诗风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篇、法、意三个层面。在体裁篇章层面,杜诗驱赋入诗,由短制而长篇,缀单首为连章,铺陈终始,情事交融,拓展了诗国疆域,实现了思虑深沉。在法度层面,赋体的“阶进”与“造极”之法,令杜诗命意曲折、顿挫高雅;赋体的“空间艺术”之特质,令杜诗叙列兼备、时空并驭;赋体的主客问答、代为设问,令杜诗吞吐变化、抑扬跌宕。在立意层面,赋体催生了杜诗婉而多讽的诗思,更进入家国同构、赋到沧桑的艺境。杜诗参酌于赋而变于赋,体现了诗赋间的互鉴、创新,助成了其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更开辟了诗歌革新创变的路径,亦为理解唐宋诗流变提供了新视角。

  • 人文研究
    曹建国
    2025, 39(4): 150-1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过比较张家山汉简《盗跖》与传世本《庄子·盗跖》,我们发现早期写本在流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讹误、脱衍,学者与抄手因此会不断校勘与修正文本,借以维护或恢复文本的原貌。为利于文本传播,写本在传抄过程中也会被不断修饰以求简易明达。作为单篇的简本《盗跖》此后被“降级”纳入更大的文本单位,在此过程中被不断改写以适应新的文本语境,尤其是思想层面的改写。不论是修正还是修饰,都会使早期写本不断发生形变。而相较于变形性,早期写本植根于文化传统所具有的稳定性更加值得关注。夸大早期写本的矛盾性、不稳定性而忽视其一致性、传承性,最终有可能导致文本虚无主义并消解文本背后的文化传统。

  • 人文研究
    杨伟清
    2025, 39(4): 163-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为功利主义面临着诸多严厉的批评。为了回应这些批评,行为功利主义者试图区分功利主义作为行为对错的标准和作为行为决策程序。这事实上就是区分了行为功利主义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就理论层面而言,行为功利主义给出了行为对错的标准,设定了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实践层面关注如何实现理论层面确立的对错标准和行为目标,关涉的是方法、策略和道路的选择问题。这两个层面虽有关联,却有所不同,不能直接从理论层面推出实践层面的具体操作。这是一个对行为功利主义相当重要的澄清。从这一区分出发,行为功利主义者就可以指出,在实践层面,行为功利主义并不要求人们在行动前都要进行功利的计算和比较,反而特别强调道德规则、性情或品格在道德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此一来,针对行为功利主义的那些常见的批评就不再那么令人信服。

  • 人文研究
    崔帅1, 郭贵春2
    2025, 39(4): 178-18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解释是科学哲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随着科学解释关注的问题由真假判断转向不相关命题的关系解释,以及ChatGPT在技术上的颠覆性创新,科学解释的发展越来越趋向于可计算化。本文基于以上发展前景,阐释了语境的内涵、特征及其在科学解释中的规约性作用,并进一步阐明语境基础上的科学解释在思维理念、方法变革、应用模拟上呈现出计算化发展趋势。对不同语境知识以及这些知识构成的语境图的说明展现了语境基础上科学解释的模型构建。
    该过程以语境为框架,将科学解释的形式化、模型化和可计算化要素整合其中,为科学解释的计算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方法路径。对科学解释、语境和可计算化之间关系的总结,表明了科学解释正走向可计算化研究路径,而这种发展不仅为科学解释的研究带来了变革,同时也促进了科学哲学的创新和生长。

  • 经师· 人师
  • 经师· 人师
    杜鹏, 孙鹃娟
    2025, 39(4): 188-1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