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刊专稿
  • 本刊专稿
    刘大椿
    2023, 37(4):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究竟怎样看待科技,历史上有两种基本取向:第一种是科学主义,试图说明科学为什么是合理的,以对科学进行辩护为标志;第二种是反科学主义,即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指斥科技给当下世界带来巨大风险。单纯的辩护和单纯的批判都是有局限的,应该对科学采取一种审度的态度。马克思对科技的分析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采用了独特的历史实践视角,为科技审度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标杆。科技审度论倡导一种多元互补的价值选择,在客观性与独特性、普遍性与地方性、理性与非理性、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多元开放的科技哲学,通过科学与伦理、宗教、艺术、信仰也即科学与人文之间所展现出来的互动与融合,致力于实现求真、向善、臻美、达圣之圆融。

  • 中国之理
  • 中国之理
    高旭东
    2023, 37(4): 13-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建立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产业体系和经济体系,形成本土企业之间的密切合作关系,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卡脖子”问题的有效选择。实践表明,绝大部分企业都不会主动加入这一过程,但是也有少数企业会这样做。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行为背后的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加强以本土企业为主导的创新体系建设的政府政策选择和企业战略选择。

  • 中国之理
    俞荣建, 赵一智, 王雅萍
    2023, 37(4): 24-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情境下,如何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识别“挖壕、卡位、攻坚、颠覆”四种破解策略,及包括技术范式动态性和技术能力基础两个维度的技术情境,构建了技术破解的“情境—策略”匹配理论框架;选取高铁、视频监控和民用无人机三种关键核心技术进行多案例分析,发现了“起点—挖壕—攻坚—颠覆”“起点—卡位—颠覆”“起点—挖壕—颠覆”三种破解“卡脖子”技术困境的动态战略路径,进一步探索出战略路径中的六个关键过程及其研发策略。本文丰富了技术追赶理论、“卡脖子”技术破解战略动态演进相关研究,为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 社科研究
  • 社科研究
    方福前, 单爽
    2023, 37(4): 37-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力市场的市场化水平是一个经济体市场化水平的重要标杆,而工资市场化程度又是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度量器。本文在构建中国工资市场化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年、2016年和2018年数据,通过随机前沿分析法估计中国的工资市场化程度和扭曲程度,并对影响中国工资市场化程度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中国工资市场化程度为64%~65%,低收入群体的工资市场化程度更低,满足男性、非农户口、非国有部门、东部特征的样本工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性别、户口类型、就业部门和地区因素都对工资市场化程度有显著影响,比较而言,就业部门对工资市场化程度影响最大。

  • 社科研究
    邓仲良,
    2023, 37(4): 52-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三重差分和模糊断点回归的识别策略,将2015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作为一个自然实验研究了人口疏解政策对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影响效果。研究表明:政策干预降低了流动人口的主观留居意愿,但提高了疏解目标城市的工资效应,反而产生了集聚劳动力的净效应;人口疏解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就业优势具有局部处理效应,当本地流动人口具有就业优势时,人口疏解政策有效性不高;人口疏解政策降低了流动人口在目标城市被疏解产业的就业比重,促使劳动力向城市内其他产业部门流动。

  • 社科研究
    曹宇
    2023, 37(4): 67-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未经审批的采矿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判断是司法界与理论界共同关注的重点与难点。司法实务通过司法裁判与司法解释并举的路线集中回应了报批义务相对方的保护问题,但对该问题的讨论不应仅局限于合同效力的判断本身,而需拓展至采矿权转让行政规制制度,协调采矿权转让制度中自治与管制的关系。从正当性基础与运行实效两个角度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当下采矿权转让行政规制的制度运行形成了从规制转向解制的趋势,该趋势可以成为进一步完善解制路径的基础。作为问题解决的过渡方案,目前可以适用《民法典》第215条,采用合同有效说,突出采矿权转让合同效力与行政审批的松绑,而从长远来看,则需完成审批让位与登记上位的制度改造。矿业权转让监管的机制优化是采矿权转让解制的重要体系效应。

  • 社科研究
    聂友伦
    2023, 37(4): 8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绕减少审前羁押这一刑事司法的关键议题,决策者对逮捕审查提出了实质化要求。作为基本权干预措施,逮捕的正当目的仅限于防御性质的保证诉讼顺利进行。被追诉人具有法定的社会危险性是逮捕正当化的前提,社会危险性的查明对政策落实至关重要。囿于对逮捕目的的错误认识,司法实践形成了以罪刑预测为内容、以书面审查为手段的审查模式,偏离了逮捕审查的应然方向。落实逮捕的实质化审查,不仅需要明确社会危险性的具体标准,更要为审查者提供查明社会危险性的平台工具。对此,应当加快构建诉讼化的审查框架,建立“三角式”的外观结构和“正当程序化”的内部运作机制,以审查逮捕听证实现实质的社会危险性审查。

  • 社科研究
    杨立华
    2023, 37(4): 90-10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百多年来,对民本和民主关系的争论,主要有“民本非民主”的否定观、“民本是民主”的肯定观、“民本优于民主”的优越观、“民本和民主可会通”的会通观四种。通过集合间关系分析发现,主张会通观的逐渐较多。民本和民主关系新论认为,要系统理解二者会通,不仅要理解其可能性,也须理解其必然性。而且,要实现会通,必然要以民本弥补民主,形成融合民本理念的新民主,或称“民本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二者实现会通的最新形式,不仅具有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特色,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本民主”本色。当然,其发展也需特别注意几个重要问题。

  • 社科研究
    释启鹏
    2023, 37(4): 109-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在理解宏观历史变迁方面存在明显的认识论偏见,但以目的论、阶段论和本质主义为特征的科学研究纲领依然主宰着当代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思考方式与分析逻辑。“新封建主义”的社会形态对这一研究纲领的“硬核”构成了根本挑战,它呈现出封建―殖民时代的社会结构、阶级关系与那些富有现代性的制度设计与价值观念“不可思议”的组合——“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森严壁垒被打破,旧世界的权力精英反而成为“好制度”与“好政策”的坚定支持者。在形成机理层面,社会史的历史本体属性孕育了新封建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结构的约束力在时间空间化的动力机制下不断叠加而孕育出捍卫既有秩序的权力精英,最终形成了强大的历史延续性。在知识积累的层面,新封建主义重申了现代化道路的多重可能,同时为理解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形态提供了新的方式。

  • 人文研究
  • 人文研究
    宋旭红
    2023, 37(4): 124-1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文学美国学派的崛起及其对法国学派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20世纪西方思想学术主导性思维范式从实证主义向系统论转变的整体趋势。美国学派真正的方法论特色并非是缺乏建构性内涵的平行研究,而是体现了系统思维特征的整体性研究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中心化原则等。然而由于特定历史背景等因素影响,美国学派未能明确自身的方法论优势,反而对方法论问题持较为轻视的态度,导致学科在理论化浪潮冲击下陷入自我认知的危机之中。

  • 人文研究
    张佳俊
    2023, 37(4): 133-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重新认识美国,首先是重新理解当代美国国家体制。20世纪以来,围绕国家体制,美国发生了双重嬗变:一方面,分权结构向行政集中,整个行政系统自我强化,党派政治也在客观上托举起超级行政权,最终促使一种新的行政主导体制登上历史舞台;另一方面,由于新体制与18、19世纪的美国政治传统背道而驰,为了证成新体制的合法性,美国知识界在批判和辩护的相反相成之中,共同推动话语变革,呈现出一套整体连贯又充满张力的合法化叙事。这一体制与话语的双重变迁耐人寻味,对于我们认识一个真实的美国,把握当代美国的政治机理,至关重要。

  • 人文研究
    王子奇
    2023, 37(4): 143-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城门是城市中的重要构成要素,除军事、建筑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礼仪性”。中国古代都城城门至汉代已确立采用三门道的制度。至隋唐时期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套京城、都城、府州城及其他一般城市彼此不同的城门规制。北宋诸京城门,特别宫城正门的营建与改建也先后受到隋唐洛阳城和长安城的影响,以东京宫城正门为例,北宋初期为下列三门道前出双阙,晚期则改建为下列五门道前出双阙。这也进一步影响到宋代地方城市城门的营建与改建,反映出宋人观念中“列郡”“国都”的城门制度有所区别。

  • 人文研究
    张月
    2023, 37(4): 157-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谢瞻的《张子房诗》冠绝当时,却较少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化记忆、政治统治的角度来考察这首长诗,其独特意义则得以彰显。本文以该诗为中心展开讨论,勾连傅亮、郑鲜之、范泰、谢灵运等晋宋易代之际的文人创作,以期展示这一时期文人复杂而微妙的心态,同时揭示刘裕运用对张良、刘邦、刘交等历史人物的文化记忆来表达其渴求贤才、追求正统、合法化自身统治的想法。另外,本文将《张子房诗》与其他“造宋”文学作品一起考察,可以凸显武将与士族在晋宋之际势力的盛衰变化,也可揭示出这些“歌功颂德”作品背后的价值与意义。

  • 人文研究
    李萍
    2023, 37(4): 167-17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团体责任是现代社会高度组织化的产物。团体不只是行动的发出者,同时也是责任的主体。关系契约理论证成了团体责任的道德性。企业社会责任概念在20世纪上半叶的提出,其合理性即在于企业由此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独立主体,从而成为社会的道德行为者。换句话说,企业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团体责任。企业社会责任首先落实在企业战略规划和日常经营活动中,即内嵌于企业结构之中,这可以视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生成性,它有别于自然人个体的道德能动性。

  • 人文研究
    李欣隆
    2023, 37(4): 177-1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孕育出的新业态,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数据是平台经济的关键生产要素,事关企业的经济效益、市场秩序、消费者和劳动者的权益。当前平台经济中存在的数据造假、数据侵权、数据算法共谋等不道德行为,已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增加交易成本、损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瓦解人际信任和影响国家形象。深化数据伦理性的证成、归类概括数据伦理失范的类型、构建数据伦理建设的规制路径,则是新时代平台经济伦理研究亟须解决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 经师· 人师
  • 经师· 人师
    何思敬
    2023, 37(4): 186-18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经师· 人师
    何干之
    2023, 37(4): 190-1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