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主持人语
  • 主持人语
    特邀主持人王利明
    2020, 34(4):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它的颁布是我国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民法典以民事权利的保障为核心,以民事权利的确认为经,以民事权利的保护为纬,编制了细密的民事权利保护屏障。全面保障人民的权利是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所在,通过对各项民事权利提供立体保障,民法典发出了权利保护的最强音,其颁布标志着一个权利保护的崭新时代的到来。这部权威法典具有哪些特色和亮点?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什么作用?本专题邀请了五位民法学界的学者就此进行探讨。
    民法典最大的亮点就是其民本性,王利明教授的《论民法典的民本性》一文就此展开了探讨。文章认为,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出发点是坚持民本,以实现和提高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以全面调整民事关系为根本使命,以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根本关切,以维护家庭和谐有序为根本准则。民法典的核心功能是保障民权,以私权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了完整且开放的民事权利体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私权保障机制。民法典的重要任务是维护民生,注重维护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民法典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王轶教授的《民法典编纂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一文认为,我国民法典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民法典高度重视人格权益的确认和保障、首次确立绿色原则并将其具体化、积极回应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全方面多角度回应民生关键问题,充分回应了“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民法典物权编丰富和完善了物权制度。高圣平教授的《民法典物权编的发展与展望》一文认为,“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回应人民法治需求”是民法典物权编的基本指导思想。物权编在《物权法》规定的基础上,完善了所有权制度,用益物权分编反映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在担保物权分编扩充了担保财产的范围,允许担保财产的概括性描述,为未来财产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提供了前提;删除了具体担保物权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建立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留下了空间;丰富了同一财产上竞存担保物权的优先顺位规则,增加了担保交易的确定性。
    民法典单设人格权编是我国民法典体系的重大创新。王叶刚副教授在《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与创见》一文中概括了民法典人格权编的亮点和创新:通过总分结构构建了完善的人格权规则体系,从正面对人格权进行确权,丰富了人格权的保护规则;妥当协调人格权法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保持了人格权益保护范围的开放性;系统规定了人格利益许可使用规则,注重对侵害人格权行为的事先预防;确立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等人格权益保护规则,有效回应了实践需求。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也是民法典立法的一大亮点。石冠彬教授的《民法典侵权责任编:体系解读与立法评析》一文认为,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在《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基础上,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了妥当的立法回应。在立法技术上,侵权责任编的表述用词以及多处细微修改均彰显了精湛的立法技术;在立法理念上,贯彻了强化受害人权利救济的指导思想,积极回应理论与实务争议难题,彰显了力求裁判统一的价值导向。此外,责任减免事由、网络侵权、用工责任、高空抛物等具体制度的立法完善,都凸显了立法的务实性与前瞻性。
  • 学术前沿
  • 学术前沿
    王利明
    2020, 34(4): 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最大化地谋求人民的利益,这也是我国民法典的特色所在。我国民法典编纂的出发点是坚持民本,以实现和提高人民福祉为根本目的,以全面调整民事关系为根本使命,以积极解决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根本关切,以维护家庭和谐有序为根本准则。我国民法典的核心功能是保障民权,以私权为中心构建民法典的体系,构建了完整且开放的民事权利体系,提供了较为完整的私权保障机制。我国民法典的重要任务是维护民生,注重维护个人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
  • 学术前沿
    王轶
    2020, 34(4): 11-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此次民法典编纂,需要回应“中国之问”和“时代之问”,奉行的立法准则就是对既有的民事法律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予以坚持、不合时宜的予以删除、需要调整的予以修改、存在缺漏的予以补充。编纂民法典的过程就是一个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
  • 学术前沿
    高圣平
    2020, 34(4): 19-2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回应人民法治需求”是民法典物权编的基本指导思想。物权编增设了无居民海岛所有权、居住权等新的物权种类,完善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相关规则,并对物权的设立和行使作了符合绿色原则的限制。用益物权分编反映了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的成果,将承包地产权结构界定为“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明确了土地经营权的权利内容,并赋予其登记能力;删除禁止耕地抵押的规定,为农地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修改“二轮”承包之后的延包规则,给予承包农户稳定的土地经营预期。基于优化营商环境的需要,担保物权分编扩充了担保财产的范围,允许担保财产的概括性描述,为未来财产进入融资担保领域提供了前提;删除了具体担保物权登记机构的规定,为建立统一动产和权利担保登记制度留下了空间;丰富了同一财产上竞存担保物权的优先顺位规则,增加了担保交易的确定性。
  • 学术前沿
    王叶刚
    2020, 34(4): 30-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民法典单设人格权编,是我国民法典体系的重大创新。民法典人格权编通过总分结构构建了完善的人格权规则体系,从正面对人格权进行了确权,丰富了人格权的保护规则。民法典人格权编同时规定一般人格权与具体人格权,妥当协调了人格权法定性与开放性之间的关系,并保持了人格权益保护范围的开放性。人格权编系统规定了人格利益许可使用规则,注重对侵害人格权行为的事先预防,并积极总结实践经验,确立了死者人格利益保护规则、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规则等人格权益保护规则,有效回应了实践需求。
  • 学术前沿
    石冠彬
    2020, 34(4): 4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编纂根植于中国民法学几十年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经验,较好地吸收了理论研究成果,较《侵权责任法》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使得民法典的侵权法规范在保持法律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作出了妥当的立法回应。在立法技术上,其表述用词更为准确、语序更为通顺,多处细微修改彰显了精湛的立法技术。在立法理念上,一方面,扩大责任主体范围等立法修改贯彻了强化受害人权利救济的指导思想;另一方面,立法积极回应理论与实务争议难题,彰显了力求裁判统一的价值导向。此外,责任减免事由、网络侵权、用工责任、高空抛物等具体制度的立法完善,凸显了立法的务实性与前瞻性。
  • 经济学
  • 经济学
    刘伟, 陈彦斌
    2020, 34(4): 54-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20—2035年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虽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涵是广泛的,但从经济增长的视角来看,需要以实现到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较2020年翻一番为核心目标。然而,基于生产函数法对2020—2035年中国经济增长趋势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基准情形还是乐观情形,中国经济均难以完成翻一番的目标,达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要求。因此,中国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激发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以提高资本质量,发展人工智能与促进质量型人口红利释放以缓解劳动人口数量下降的影响。实施以上政策后,预计2020—2035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均增速将达到53%左右,由此使2035年人均实际GDP水平达到2020年的21倍,从而完成翻一番的增长任务,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 经济学
    代志新, 陈怡心, 李法强
    2020, 34(4): 69-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随机实地实验方法是识别社会现象中因果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国外经济学界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国内学界对这一重要方法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在税收遵从领域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系统梳理税收遵从自然随机实地实验研究的过程和结果,深入了解自然随机实地实验在税收遵从领域的具体设计方法及实施细节等,能够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经验借鉴。自然随机实地实验方法与税收遵从政策设计天然地契合,了解和掌握该方法对于推进相关学术研究和制定更加科学的税收征管政策都有重要意义。基于政治体制、文化传统、税收制度、社会环境方面的独特性,在我国运用自然随机实地实验法开展税收遵从研究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 社会学
  • 社会学
    李迎生
    2020, 34(4): 79-9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关系的视角来看,新中国社会政策的百年发展大体上经历依附范式(社会政策服务经济政策,1949—1978)、兼顾范式(经济政策兼顾社会政策,1979—2002)、互构范式(社会政策经济政策并重,2003—2035)、自主范式(经济政策服务社会政策,2036—)四个阶段。与四个阶段相对应,中国社会政策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进程中,从依附范式时期的补缺式社会政策到兼顾范式时期的补缺式、制度式并存社会政策,再到互构范式时期的适度普惠式社会政策,最后发展到自主范式时期更高水平的普惠式社会政策。随着中国社会政策从很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再到相当完善,社会政策的本来属性不断呈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也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推进。新中国社会政策的百年演进既是时间上的前后继替,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也是一种体现社会政策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同时又兼具本土特色的合逻辑的发展进程。
  • 社会学
    陆益龙
    2020, 34(4): 91-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乡村产业振兴必须顺应和满足新时代的社会需要。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得以快速增长和转型,随着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社会需要的重点将从物质性需要转向文化性需要。乡村产业振兴要把握社会需要重点的这一转向,针对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性消费需求,再发现乡村文化的多重价值,重视对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传统的保护与重建,发挥乡村文化的资源作用,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乡村产业朝着融合方向发展,为新时代的乡村振兴开创一条文化富民之路。
  • 政治学
  • 政治学
    黄大慧, 毕海东
    2020, 34(4): 99-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三个时期探讨亚太百年变局的动力、形态与中国方位。亚太百年变局实质上反映了不同时期亚太地区主导力量的不同以及国家间实力对比的变化,其动力已由战争转变为经济发展和大国博弈,由此也推动了其形态朝着多极化的趋势发展。中国在亚太百年变局中的方位经历了衰落、复兴与崛起的过程。亚太百年变局与中国方位的互动关系也由早期的变局影响中国发展,转变为后期的中国发展成为变局的促动因素,并且,这种互动关系整体上呈现为和平状态。未来中国将坚持过去的和平路线,这就需要中国自身的发展保持稳定的进步,并与包括美国在内的亚太其他力量主体的互动呈现良性的状态。
  • 政治学
    戴锋宁
    2020, 34(4): 11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美国和西方社会,非政府组织的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非政府组织不仅在社会治理中占有一席之地,还在对外战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美国非政府组织历史悠久、数量庞大、种类齐全、运作成熟,对国际非政府组织和美国对外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美国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关系密切。除传统辅助对外援助外,美国非政府组织近年来越来越多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颜色革命中,具有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多样的实践经验。虽然非政府组织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值得借鉴之处,但更应高度警惕其背后蕴含的政治文化和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防范对我国形成负面冲击。
  • 传播学
  • 传播学
    匡文波, 吕聪聪, 张晗煜
    2020, 34(4): 125-13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媒体研究向来是学界的研究热点,然而学术总量上的繁荣不能代表新媒体理论的创建与发展。新媒体研究亟须依托历史,重视理论,回归传播学的视阈,挖掘稳定性和常规性的心理、行为,总结出新媒体的理论研究模型。“STIP模型”是在梳理新媒体研究常用的创新扩散理论模型、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技术接受模型基础上提出的。“STIP模型”认为,用户是否接受并使用一个新媒体产品,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响:社会制度、技术特征、周围人影响以及个人特征。以“抖音”为例,运用“STIP模型”对其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出影响用户使用或拒用“抖音”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 文学
  • 文学
    王昕
    2020, 34(4): 135-1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神秘主义是儒家建立政治秩序的重要手段。汉代经传中的天人感应、祥瑞灾异、阴阳五行等理论,为六朝志怪提供了知识来源与价值支撑。通过梳理政治神学这条线索,可以看到汉代经传赋予古代“志怪”的叙事逻辑和政治价值。经学对六朝志怪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志怪袭用经传神学的故事和阐释灾异的路径;经传神学赋予“灾”“异”重要的认识价值;经传神学塑造了古代小说道德劝善与“怪力乱神”的叙事模式。儒家的政治神学赋予各类怪异以政治和学术的价值,形成了志怪小说“称述异事”“殊怪必举”的特点。后世学者如洪迈、纪昀等热衷于志怪小说,应在经史之学的知识传统中予以理解和阐释。
  • 文学
    常培杰
    2020, 34(4): 147-1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格林伯格和阿多诺都是推崇艺术自律观念的现代主义者。格林伯格从康德的认识论观念出发对艺术自律原则的坚持,尤其是对“形式正确性”原则的推崇,与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体系中对“审美形式整一性”的坚持异曲同工。启蒙理性是二者的精神底色。他们都强调艺术活动中以理性反思为基础的“建构”,贬抑以自发情感为旨归的“表现”;推崇现代主义自律艺术,批判以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为代表的前卫艺术;青睐诉诸理性反思的精英文化,否定依赖移情效果的媚俗艺术。虽然两人都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就艺术与社会的关系而言,格林伯格趋近于“和解论”,阿多诺则是坚定的批判者。二者在艺术观念上的差异,源于其哲学思想的不同:阿多诺是黑格尔主义者,格林伯格则是康德主义者。
  • 史学
  • 史学
    孟彦弘
    2020, 34(4): 156-1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西走廊不仅是丝绸之路上沟通中原与西域的东西交通的孔道,也是联结祁连山与北方游牧地带的南北交通要道。同时作为“蒙新地区”这一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中的组成部分,它还是中原农耕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错地带,具有地理交通与文化交流碰撞的双重意义,在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位置十分重要。地处河西走廊东边的凉州,在隋及唐前期,既要防遏北边突厥、又要防遏南边经由祁连山而至的吐谷浑等部,同时还是进一步控制河西走廊的基地和重镇,这充分体现了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史学
    朱浒
    2020, 34(4): 164-17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代经济史是中国经济史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清代经济史研究的全面回顾,是观察中国经济史研究走势的良好窗口。在清代经济史研究百余年来的发展历程中,社会科学范式、生产关系范式、现代化范式,以及从中国自身出发的内部视角,均在不同时期产生了导向性作用。而这些范式也都有着各自的局限。特别是21世纪以来,原本以历史学为主体的清代经济史研究,又受到了来自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强烈冲击。而总结以往研究范式的得失,努力探索从实践出发的经济社会史,是清代经济史研究应对“经济学帝国主义”的有力做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