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评价中心
    2007, (2): 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亟须建立一套科学的测量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数,度量和评价中国各地区的发展状况和态势。利用指数功效函数的改进模型编制的“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发展指数”(2006)对我国2004年和2005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中国发展指数进行了测算和排序,并对我国省级行政区进行了聚类分析,发现了我国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结构性特点。中国发展指数测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科学评价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制定地区发展的宏观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孟广林, M. 阿莫诺
    2007, (2): 13-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人民大学孟广林教授与英国约克大学M.阿莫诺教授就如何研究中世纪英国宪政史进行了学术对话,在不少重要问题上达成了基本共识:应当肯定斯塔布斯及其“牛津学派”的杰出学术贡献,但也须克服其“宪政主义”历史观的局限性;要重视依据“政治社会”这一新概念,来深化对政治群体与政治冲突的研究;“王在法下”的确是当时流行的政治观念,但国王是否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则是由王权与王国政治群体之间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所谓的“兰加斯特宪政主义”并不存在;在这一研究领域,新历史主义、中西历史比较等新方法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2007, (2): 20-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除专业工作者外,多数民众的历史知识获得,主要不是通过历史著作的阅读。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历史教育中,绝大多数人群的历史教育停滞在初级阶段。高中以后的大学教育,除了历史专业以外,很少有专业涉及历史。原来大学中文系多开设中国历史课程,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同学曾经与历史系的同学接受同样的中国通史教育。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的中文系取消了中国历史课程,这导致文史不分家的传统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中国文学与中国历史的关系十分密切,结果尚且如此,其他与中国历史关系疏远的专业,其历史教育可想而知。因为普通教育系统中,对于国民的历史教育选择了缺失,所以国民对历史的需要转而他求,历史影视作品于是已经成为社会大众了解历史、认识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之一。这是史学工作者有必要、有义务关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龚书铎
    2007, (2): 21-2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要力求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而二者的统一,就在真实上。历史真实是艺术真实的基础,离开了历史真实,就谈不上有艺术真实。但是,艺术的真实不是历史真实的简单再现,它要高于历史真实。历史人物是作者创作所依据的原型,而艺术形象则是在历史人物原型的基础上予以塑造,“因事以造形,随物而赋像”,不仅要传其形,而且要传其神,要写得鲜明生动,“笑则有声,啼则有泪,喜则有神,叹则有气”。[1]总之,是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的栩栩如生的形象。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所塑造的形象,表达出是非爱憎的倾向。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黄朴民
    2007, (2): 23-2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绝大多数民众来说,从来不曾接触过《左传》、《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史学名著这十分正常,没有翻阅过《中国通史》这一类现当代学者撰写的历史教科书也非常普遍,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们自认为了解、知道历史上的事件、人物或典故,毕竟提及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尤其是朱元璋、康熙、乾隆等风云人物时,他们都能够如数家珍,侃侃而谈。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孟宪实
    2007, (2): 2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剧应该以历史为主体还是以戏剧为主体,是历史剧经常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每当历史剧热播的时候,引发的质疑几乎多是历史性质的,质疑者的出发点多是历史剧以历史为主体的主张者。而主创者面对这些质疑,或者顾左右而言他,或者不屑一顾,因为主创者多认为历史剧的主体是戏剧。如果历史剧以历史为主体,第一个前提就是尊重历史,至少要尊重历史记载和历史研究,艺术加工应该在历史的真实基础上进行。如果历史剧以戏剧为主体,它追求的首先是戏剧效果、戏剧结构,总之是艺术真实,至于历史不过是它用来剪裁的材料,适用是第一需要,尊重等等皆可有可无。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马明国
    2007, (2): 30-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法国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在巴黎首次放映电影《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短片以来,影视艺术已走过百年历程。与伴随人类文明进程而前进的历史学相比较,这百年时光不过是弹指一挥间,但是相对于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影视史学而言,这是一段丰富而充满变化的历程。影视百年见证了影视艺术的生长、发育、成熟,当大众文化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全球,俘获了数以万万计眼球的注意力之时,作为其生力军的电影、电视,因在传承文化、建构历史等方面所肩负的使命而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刘文峰
    2007, (2): 33-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电视剧是当代社会历史文本书写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一点在当下中国尤其明显。电视传媒对公众舆论空间的无限渗透与局域宰制,读图时代所带来的阅读经验的普遍直观化,使得不少历史学者也不得不承认电视剧中所构建的历史文本在表现历史人物形象,阐释历史事件的逻辑关系,再现历史情境与历史变迁,传播历史思维与历史精神,彰显现实意识与时代精神等层面,对当代大众所具有的重要影响力。正是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客观上导致电视剧的历史文本建构,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舆论。一部影响较大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常常引来史学、文艺、政府、观众等方方面面的关注。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万林艳, 郭湛
    2007, (2): 37-4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具体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实践主体有权利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方式,选择自己的实践活动。同时,选择即意味着多样性,意味着具体的实践活动不可能是完全合理的,而是有待批判、有待修正的。要规范人们的实践活动、实践权利,最好的办法是充分保证人们对实践进行批判的权利。但无论是实践的权利还是实践批判的权利,都需要合理规范,谨慎行使。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陈劲松
    2007, (2): 44-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两汉时期,儒学经历了一个意识形态化的过程,即从普通的意识形态转化为统治的意识形态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主要包括“以吏为师”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独尊儒术”政策的提出,以及两汉时期儒学的法律化运动等相关进程。伴随着儒学观念的意识形态化的进程,中国古代社会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建构的阶段,即“儒学社会”的阶段。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李淑英
    2007, (2): 5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契约理论为理解企业的社会责任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企业组织是通过与社会建立契约而获得合法性的,企业社会责任由一系列的契约所规定。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契约关系,规定了企业有义务遵守其与社会达成的契约,要求企业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期望,为社会和经济的改善尽自己的义务。企业与社会的契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企业社会契约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的变化,环境变化改变了契约参与人的行为策略,通过重复博弈重新形成新的契约条款。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曹刚
    2007, (2): 58-6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权利能力是私法体系的基石范畴,就其价值内涵而言,甚至是整个法治社会的价值支点。罗尔斯则把道德能力作为考察和建构现代社会的逻辑起点,但罗尔斯的道德能力并没有在本质上区别于权利能力。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谢富胜
    2007, (2): 64-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激进学者进一步扩展了马克思的劳动过程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处于福特主义阶段。以流水线作业、劳资集体谈判为特征的福特主义大规模生产存在着内在缺陷,这种内在缺陷导致的福特主义危机使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向后福特主义转变。后福特主义劳动过程使资本主义社会中劳资之间、资本之间、生产和消费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易定红, 张新
    2007, (2): 71-7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研究失业问题的范式概括起来有三个,即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范式、新古典分析范式和凯恩斯非瓦尔拉斯总量分析范式。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制度本质的角度,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失业的产生、变化和消除的过程。新古典经济学则从市场机制运行过程的角度,探讨了市场机制中不同变量相互作用而产生失业的各种机理。凯恩斯分析范式从总量波动的角度,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的缺陷是导致失业产生和发展的总量因素,为政府管理宏观经济运行提供了一个政策框架体系。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顾海兵, 沈继楼, 周智高, 唐帅
    2007, (2): 79-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安全体系中,国家政治安全是核心,国家文化安全是前提,国家经济安全是基础。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要避免泛化,应限定在由于外部冲击所可能带来的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上。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应遵循“从外部着眼、从内部着手”的原则,从时间导向的经济安全、空间导向的经济安全、问题导向的经济安全、主体导向的经济安全和外生导向的经济安全等维度进行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家经济安全是指通过加强自身机制的建设,使我国经济具备抵御外来风险冲击的能力,以保证我国的经济在面临外在因素冲击时能继续稳定运行、健康发展。研究的重点应放在“过程的经济安全”上,即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的发生是需要通过内部的一定传导机制的作用才能真正威胁到国家的经济命脉的。我国应实施“积极而稳健的国家经济安全战略”。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张康之, 李东
    2007, (2): 86-9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常规组织与任务型组织在资源获取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一般说来,常规组织往往有着较为稳定的和确定性的资源获取途径和方式,而任务型组织由于所承担任务的特殊性和一次性特征,决定了它在资源获取上也具有不确定性的特征。常规组织获取资源在一定程度上会存在保有和控制资源的目的,而任务型组织获取资源是出于直接使用的目的,是从属于任务得以完成的需要。常规组织往往通过竞争的方式争夺资源,而任务型组织则通过信任与合作的方式获取资源。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杨龙
    2007, (2): 93-9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的行政区经济存在一些弊端,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重复建设问题,阻碍经济的区域化。中国的经济区域化表现为:出现超出一个或几个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出现跨相邻的省级或其他级别的行政区的小于省级行政区的经济区域。应突破目前的行政区划的基本单元,以经济区域化发展为依据,在三个层次上设立新的行政区。也可以不改变行政区划,只设立经济协调机构,赋予相应的权力。中国近期发展的另一个特征是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应将经济的区域化与城市化结合,对行政区划进行相应调整。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周蔚华
    2007, (2): 99-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现代数字传播技术尤其是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革,即从传统阅读和现代阅读向后现代阅读方式转变。本文从十个方面概括了后现代阅读方式的主要特征。尽管后现代阅读方式具有一些负面作用,但它正在改变目前流行的出版模式,促进了出版形态从现代出版向数字网络出版的转变。我们必须正视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转型的影响,以一种全新的出版理念应对后现代阅读方式对出版的挑战。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欧阳志远
    2007, (2): 107-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面对生态环境的快速恶化,必须对基本国情进行再认识。中国社会存在不平衡发展状况。根据系统科学,远离平衡态是系统进化的必要条件。中国经济开发和发展,应当遵循客观规律,因势利导,采用非均衡发展战略,有所为有所不为。在生态屏障地带应有条件地实行战略退却,把生态保护和社会稳定作为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农业反哺中应补充生态营林反哺,并实行西部生态反哺和乡镇生态反哺,以利社会的持续发展。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吴林海, 罗佳, 杜文献
    2007, (2): 113-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跨国R&D投资属于外国直接投资(FDI),也是资金、技术、管理理念等相关要素的跨国界转移,是FDI的高级形态。其技术溢出既与一般生产性的FDI技术溢出有类似之处,按示范、竞争、人才流动和合作等四种形态的路径溢出,但又有诸多的不同点,有其固有的规律性。本文从溢出特点、溢出方式和影响溢出因素等维度构建了跨国R&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的理论分析框架,试图为评判跨国R&D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实施多层次的决策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何庄
    2007, (2): 120-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哲学和美学范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哲学之“清”转化为审美之“清”的关键时期,玄学本体论和玄学影响下的士人“清谈”对审美趣味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玄学不同发展阶段的观点也影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清”审美趣味的细微差异,形成了前后两个阶段文论同中有异的格局,前期以“清省”为主,而后期以“清丽”为主。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范方俊
    2007, (2): 127-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莱辛的《拉奥孔》专论“诗画异质”,成为西方近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开端。朱光潜和钱锺书都以莱辛《拉奥孔》“诗画异质论”为契机,展开了各具特色的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从比较学上看,莱辛《拉奥孔》对于“诗”和“画”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本身属于比较性质,而由《拉奥孔》引发的朱光潜的《诗论》和钱锺书的《读〈拉奥孔〉》则堪称中西比较诗学研究的典范。本文从比较学的研究视角出发,展开朱光潜和钱锺书对于莱辛“诗画异质说”的比较分析,并就其中涉及的理论话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纪宝成
    2007, (2): 134-14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提出的国家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大政方针。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做强我国高等教育,要从宏观入手,微观发力,从宏观和微观结合上努力。具体举措包括:采取低速增长、稳步发展的方针,正确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通过制度创新对高等教育进行重大的、战略性的结构调整;加大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大众高等教育和精英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高校应当转移到以内涵提高为主的发展道路上来;加强教学制度创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升高校的国际性;合理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提高民办高等教育质量。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刘向兵
    2007, (2): 143-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学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是大学的人才培养能力和学术研究能力,这两种能力具备有价值、稀有性、难以模仿、无可替代等核心竞争力的特点。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大学制度等大学文化因素,以及大学的学科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无形资产等资源因素都不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但它们从不同方面对核心竞争力产生重要的作用。
  • [笔谈] 历史剧与影视史学
    刘大椿
    2007, (2): 149-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问题在当前引发了许多争议和非议。专家系统及其同行评议在中国所受干扰太多,伴随“学术经济化”的现象出现了评价者角色的失范。量化评价方法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毕竟只是管理的工具,其作用不可高估,在学术活动中仅供参考。在现实情况下,学术机构的官本位决定了学术独立的困难,过度行政化导致学术腐败。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但评价体系往往具有滞后性和有限性,突破性成果不符合评价标准之事时有发生,必须了解对评价体系的这个基本限制,努力寻求超越之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