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2005年, 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5-05-16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张雷声
    2005, (3): 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当代资本主义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错综复杂的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方面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着极大的物质财富和丰厚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的精神文化和生存条件带来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矛盾的尖锐冲突影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并始终伴随着这一发展进程。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未来,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历史进程和趋势。社会主义的发展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从凯歌行进到跌入低潮,无不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艰难性和曲折性。因此,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走向,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的重要问题。
  • 论文
    顾海良
    2005, (3): 2-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体以50 年为期分为三个阶段,相应地,科学社会主义主题也经过了由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的三次重大转换。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及其主题转换的历史考察,有利于深入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当代价值和开拓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现实。
  • 论文
    张雷声
    2005, (3): 1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认识资本主义历史走向的关键。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机制在当代发生了新的变化,形成了垄断与竞争并存、国家与市场并存的新机制。在这两大机制的作用下,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一国或全球范围内的运动给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资本主义仍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资本剥削手段的隐蔽化、资本与劳动两极分化的加剧、人与自然矛盾的激化,以及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运动的新形式,又孕育着阻碍资本主义发展并促使其走向灭亡的动力和因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中显露的资本主义弊端,表明了这样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注定是没有前途的。
  • 论文
    梅荣政, 张乾元
    2005, (3): 18-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马克思主义"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关系存在着"补充论"、"修正论"、"取代论"的不同观点。"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都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体现,二者是内在的高度统一的理论。就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而言,"两个决不会"具有相对性,是"两个必然"的内在要求,"两个必然"理论中包含着"两个决不会"思想,是"两个决不会"运动的最终结果。
  • 论文
    郑一明
    2005, (3): 26-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冷战结束后,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思想家对全球化背景下资本主义现状和社会主义前途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并不是人类生存的理想状态,在经济上的不平等、政治上的不民主,以及文化和道德危机等方面都暴露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缺陷。根据新的历史条件,他们勾勒出各种关于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如施韦卡特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彼得·德鲁克的"后资本主义社会"说,以及德因兹·迪德里齐的取代资本主义的"新的历史蓝图"。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定能给人以启迪。
  • 论文
    卫兴华
    2005, (3): 34-4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长期以来,有的学者由于缺乏对陈云经济思想的系统深入研究,未能准确把握其有关见解,有的人还把陈云经济思想与邓小平理论对立起来。许多人似乎不知道,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和市场调节的概念最先是由陈云提出的。邓小平曾赞同陈云有关改革的思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是有个发展过程的。陈云讲计划经济,强调的是有计划按比例,综合平衡,他一贯反对命令主义和主观主义,主张在计划经济中留有自由空间。
  • 论文
    李辉华
    2005, (3): 4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分析,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之间存在以下关系:(1)商品流通从四个方面决定货币流通。(2)货币流通并不是商品流通的消极结果,它能从两个方面反作用于商品流通,从一个方面决定商品流通。(3)分离与耦合是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动态关系的两个侧面。分离是货币职能深化和信用形式发展的必然结果;耦合则是发达商品经济和风险利益机制的必然要求。
  • 论文
    方福前, 徐丽芳
    2005, (3): 49-5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信贷市场和其他市场一样,它的功能是有效率配置资源。但是信贷配给的存在,使得这种功能遇到了障碍。分析信贷市场上的合约和机构安排,有助于从本源上说明信贷配给产生的原因。依据功能观,信贷市场的演化方向是不断降低信贷配给。以担保公司的出现为例进行的模型分析表明,造成这一演化的动力是交易以及不同交易方式之间的竞争。
  • 论文
    安启念
    2005, (3): 56-6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是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从自己的实践需要出发对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的能动选择与运用,是文本与诠释者的互动。实践性和缺少全面详细地阐述自己基本观点的文本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重要特点,极大地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和它的中国化。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从客观方面看,中国人是以苏联哲学为中介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著作的;从主观方面看,中国的国情、革命的实践需要、革命领袖的个性和中国的传统文化都起了重要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经历了四个阶段,形成了三种形态。五四新文化运动到1927年,中国的进步知识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1927—1949 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实事求是为基本精神;1949—1978年,在两种思想的斗争中"左"的思想日渐占据上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表现出唯意志论的特点;1979年以后,以实践唯物主义为特征的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正在形成之中。
  • 论文
    宋一苇
    2005, (3): 63-6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如何理解马克思与黑格尔之间的关系,是理解马克思哲学及其当代意义的重要问题。黑格尔哲学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强调两者的连续性即意味着将马克思哲学也同样理解为一种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此种观点遮蔽了马克思在颠覆形而上学、批判现代性过程中所呈现的后现代性意蕴。正是在黑格尔哲学的断裂处,在传统形而上学的终结处,在现代性哲学的终结地,马克思开启了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它标志着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性的开端。
  • 论文
    甘绍平
    2005, (3): 69-7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每个人都拥有生命权,它是人权理念的最高体现。利益可分为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由于利益损失可事后进行补救或赔偿,故在特定情况下为了集体利益而暂时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是完全合理的。但生命则不同,人的生命是惟一性的、一次性的、不可逆的,生命的代价是无可补救的。对于任何人来讲,自己的生命价值都是无限的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生命价值具有终极性。在生命价值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不能说多数人的生命高于或贵于少数人的生命。这就决定了即便是为了营救更多的人,也不得主动故意地杀死少数无辜的人及危险共同体中的个别人;同时也决定了在遇到生命权的冲突时,社会既应允许当事人做出自我牺牲,也应允许拒绝这种牺牲,实施自救。这就是站在以人为本之基点上的有关生命价值终极性的道德论证。
  • 论文
    万俊人
    2005, (3): 76-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罗尔斯《正义论》开篇关于制度正义的论断,麦金太尔和慈继伟两位学者都提出了质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正义之为制度美德的实质含义、基本条件和实现过程。作者肯定了麦金太尔关于个人正义美德之于社会制度正义美德所具有的人格(主体)基础意义的观点,也同意慈继伟关于正义之"两面性"的理论分析,但与此同时,作者强调指出,社会制度之正义示范性和普遍约束力对于实现社会制度之正义美德亦有着特别重要、甚至是根本性的意义,而此一意义的实现又有赖于社会固有的政治文化资源和精神道德资源。作者期待以此综合并推进上述各家见解,寻求一种关于制度之正义美德的完整理解。
  • 论文
    廖申白
    2005, (3): 8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民伦理是人们在公共生活或公共交往中可以相互地提出的那些有效性要求,即诉诸于对于他人的恰当的尊重的态度和出于这种态度的恰当的行为习惯。公民关系的自然基础是由兄弟关系引申的同邦人关系。公民伦理只在同陌生人的关系对人们成为重要的生活关系,人们对陌生人的排斥心理已经基本消除,并且把他(们)当做与自身地位同等的公民而相互对待时才是生活的伦理。梁启超曾试图用"私德"、"公德"概念分析私人生活、私人交往与公共交往生活的不同准则含义,但由于没有引入对交往的分析,使得这两个概念一个变得过于宽泛,一个变得过于褊狭,都不具有分析的意义。
  • 论文
    何怀宏
    2005, (3): 89-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列奥·施特劳斯在《论僭政》一书中与科耶夫有一涉及政治哲学许多重要问题的深入论辩。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一论辩,尤其是其中有关"承认"的历史之维与道德之维的讨论,而反省其中的问题意识及其与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关联。
  • 论文
    龚群
    2005, (3): 95-10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数原则是民主制度所确立的可操作性原则。多数原则所导致的是多数的统治。而多数的统治在民主的历史中,往往导致的是多数的专制,即多数对少数的专制。古希腊的民主制是一种多数专制的民主,现代西方民主在其发展的早期也存在着多数的专制问题,如托克威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所指出的美国民主早期的多数的暴政。多数的专制也就是对与多数的政见或意见不同的人的专制。对于现代民主的建设,我们不仅要营造一种环境,形成有效多数、真正体现自我意愿的多数,而且要真正保障少数的权利。
  • 论文
    王英津
    2005, (3): 102-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民主性公民投票通常是指民主意义上的公民投票,可分为全国性公民投票和地方性公民投票,其议题范围很广,涉及宪法、大选、国际、道德等方面。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制度功能主要有:增强制约力,保持稳定性,提升正当性,促进参与感。它也存在着制度方面的局限,主要表现在:易导致多数暴力,未必保障人权,未必符合正义,未必避免专制。为正确认识民主性公民投票的制度功能及其局限,要注意以下几点:应真正认清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价值追求;民主性公民投票是非常态的民主表达方式;需要通过其他制度来弥补公民投票制度的不足;防止民主性公民投票制度的滥用。
  • 论文
    刘蔚然
    2005, (3): 108-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时代,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力量源泉,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着眼于国家利益来制定科技领先战略,既是当代国际政治发展的基本现实,也是我们顺应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科技强国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战略抉择,需要一系列政策支撑,包括自主创新、技术跨越、提升结构和区域协调发展,等等。实施科技强国战略,是中国适应时代挑战、实现和平崛起的必由之路。
  • 论文
    宋华
    2005, (3): 114-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供应链成本测度是一种有效的物流成本计量和管理决策的工具,它为企业合理优化物流流程和管理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参考框架。对供应链物流成本管理的框架和体系的分析表明,增强供应链物流成本的透明度对于加强供应链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清晰地了解成本和利润的贡献度,可以帮助企业战略性地决策供应链的结构。供应链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和推动整合的成本分析和管理,而且要能够面向客户和供应商进行成本优化,并将这些要素整合到所有的供应链管理流程中。
  • 论文
    蔡荣生, 郭洪林, 林宁
    2005, (3): 121-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解决信息安全问题离不开信息安全技术和产品。但技术在整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并不是最重要的。科学的信息安全管理是建立有效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基础。在我国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更要充分发挥我们的制度优势,通过科学管理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要从建立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框架、信息安全管理策略框架、等级化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方面入手,制定适合国情、与国际接轨、具有可操作性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论文
    何庄
    2005, (3): 127-1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清淡美的崇尚,是唐代中期以后中国士大夫阶层一种普遍的审美心理。本文借助原型批评理论,从远古社会的特点和原始的自然崇拜入手,探寻这一普遍审美心理的核心意象(水、玉、月)生成的过程与原因,揭示这一影响深远的审美心理的深层文化蕴涵。
  • 论文
    韩伟
    2005, (3): 134-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章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为理论依据,对《格萨尔》史诗典型性文本中所沉潜的文学原型进行较为细致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其原型具有原始性、英雄崇拜、部族意识等独特内涵。这一独特内涵的深刻开掘凸显了史诗的本真价值。
  • 论文
    吴学玲
    2005, (3): 140-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超小说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在美国文学中。超小说作家与传统的创作方式决裂并形成了独特的创作模式。超小说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及主题,在美国文学中的出现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 论文
    王文娟
    2005, (3): 146-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们应从文化思想史的角度阐释徐悲鸿精神的现当代意义。中国现代性进程的复杂性使徐悲鸿在今日遭到了多方面质疑,对此需要进行学理性清理。以社会为己任、以公共精神的关怀者和推动者阐释和守护世界意义(人文意义)是徐悲鸿的现代人文知识分子的角色认定。在后殖民时代凸显的徐悲鸿精神,鼓舞和启示我们在对民族化和现代化、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二律背反的思虑中,加强民族自信,让东方发声而不成其为验证西方强大霸权的"他者"形象,以倡导东西方真正的对话交流。
  • 论文
    白奚
    2005, (3): 153-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近百年来的中国学术史上,疑古和反疑古两种思潮的较量和消长十分引人注目。以古史辨派为主力的疑古派曾以极强劲的势头,将几千年来构筑的古史系统冲击得七零八落,其中尤以先秦为最。先秦的文化典籍是中国古史系统和原创性思想学说的主要载体,因而也是古史辨派的主攻方向,其冲击波所到之处,这些传世典籍几乎都难脱伪书的嫌疑,区别只是伪的程度不同而已。应该承认,古史辨派是传统学术中的疑古风气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条件下的产物,他们的辨伪工作意义重大,对学术研究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但毕竟是疑古过勇,打击面过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