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2003年, 17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3-11-16
      

    专题研究
  • 全选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冯惠玲
    2003, (6): 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共危机应急系统是一个涉及众多领域,集技术因素与非技术因素于一体的复杂适应性系统,其中非技术因素又涉及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人文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应该作为一个体系来研究和建设。构建公共危机应急系统的非技术支撑体系对于提高政府危机管理水平,调集社会资源,降低危机处理成本,提高社会抵御危机灾害的能力和科学技术在应对危机中的效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 专题研究
    2003, (6): 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生于中国湖南湘潭韶山冲,距今110年。毛泽东逝世也已27年了。毛泽东集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哲学家和诗人于一身,对现代中国历史以及国际政治格局有极大影响。毛泽东思想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之先河,对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对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体系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具有持久意义的学术领域。
  • 专题研究
    李君如
    2003, (6): 7-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深深地感到:学习毛泽东,学无止境。毛泽东思想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仍然具有指导意义。毛泽东关于统筹兼顾的思想、研究阶级阶层的方法、主要从思想上建设党等创造性思想和方法,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
  • 专题研究
    吴易风
    2003, (6): 13-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毛泽东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批注、读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谈话和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册)谈话中,论述了社会主义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和认识客观经济规律的目的,并就对立统一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和波浪式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社会主义经济规律是历史性的规律等问题发表了一系列独创性见解。这些见解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专题研究
    陈晋
    2003, (6): 19-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毛泽东是在革命与文化的互动中来探索新型文化之路的。他的文化创新之路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经历了农村文化、苏区文化、抗日文化、延安文化几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毛泽东非常关注且投入很大精力的"文化改造"。他此后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及"现代化的文化和科学"目标,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对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都具有特殊的意义。毛泽东文化创新的贡献和后来的失误,已贻惠或警醒于今天。
  • 专题研究
    邱守娟
    2003, (6): 25-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学习马列主义是一条重要经验。理论联系实际是毛泽东一贯倡导的学风。毛泽东所以能够将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成功地结合起来,是与他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分不开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创造性的理论成果。创新是毛泽东思想的活力所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是理论创新不竭的源泉。
  • 专题研究
    张一兵, 尚庆飞
    2003, (6): 32-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深化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既要重视对其历史实践的把握、对其理论文本的阅读,还必须为这一研究领域引入新的理论范式。阿尔都塞从其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出发,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毛泽东的辩证法作品———《矛盾论》的一种"尝试性"理解。尽管这一尝试最终的理论成果不过是一种结构主义的"幻象",但其为毛泽东研究领域引入新的理论分析模式的尝试却是不无借鉴意义的。
  • 专题研究
    萧延中
    2003, (6): 39-4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20世纪90年代"冷战"状态的缓解或质变,也随着中国内部政治战略的再度调整,西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研究也出现了明显转向。在总体趋势方面可概括为:从"意识形态论辩"走向"学术理路分析";从"区域性政策的研究"走向"理论体系内的评价";从"单一政治分析"走向"方法论多元化"三大趋向。西方学者的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对国内同一研究领域具有借鉴意义。
  • 专题研究
    夏甄陶
    2003, (6): 47-5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一切生命有机体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开放系统也是一个适应系统。对外部自然界的开放性适应是生命有机体的生存方式。自然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是以自然工艺为基础的自然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而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生命有机体对外部自然界的适应虽然包括自然适应的层次,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以人工技艺为基础、通过自由自觉自为的实践活动来实现的具有文化性质的双向适应。这种实践领域的双向适应是人类文化世界的基础,但人的反理性、反"仁道"的行为,对技术发明创造的反理性、反"仁道"的应用,也会破坏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双向适应关系,会产生反文化的效应,造成适应危机。
  • 专题研究
    方立天
    2003, (6): 55-6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是佛教哲学的根本概念和核心范畴,也是佛教义理的最高范畴。在佛教"空"义演变的历史中,一些佛教学者对空的义理进行了不同的区分,其中以十八空最为著名,也最为重要。十八空说是对空的义理的系统分类和全面总结。佛教尤其是大乘空宗的"空"义具有多重内涵,具体可以从空性、空理、空境和空观四个层面来理解和把握。在佛教的"空"论体系中,交织着诡辩与真理、糟粕与精华、偏见与智慧,"空"论在人类思辨认识史上实是独具华彩的篇章。
  • 专题研究
    齐鹏
    2003, (6): 61-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时间、空间与人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时间是"人的发展的空间"。信息化革命使人类活动的时空从传统的自然平台进入到数字化平台,使人类获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条件。
  • 专题研究
    樊浩
    2003, (6): 67-7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伦理理念是一个辩证发展的有机价值生态。这个生态在文化原理方面由四个价值因子构成,即人伦原理、人德规范、人生智慧、人文力;在文化结构方面形成四对价值关系,即"伦"—"理"、"理"—"道"、"道"—"德"、"德"—"得";在文化功能方面分别解决四大价值问题,即伦理实体、道德自我、应当如何生活、意义世界;在文化运作方面展现为"伦"—"理"—"道"—"德"—"得"的依次演进,由客观人伦关系出发,经过价值抽象,复归于现实的社会生活。文化原理是逻辑生态;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是历史生态;文化运作是现实生态。从中国伦理的价值生态中可以引发出诸多对文明复归与文明互动具有资源意义和启发意义的课题,但必须对中国伦理进行生态把握和价值生态的创造性转换。
  • 专题研究
    陈享光
    2003, (6): 75-8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外资本的流入和对外投资都直接影响着储蓄投资的均衡水平。传统的两缺口模型仅仅论及储蓄投资均衡中的外国资本流入而没有涉及对外投资,因而既不能解释存在相对储蓄过剩情况下的外国资本的流入问题,也不能为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提供理论依据。将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可以看出:无论是储蓄相对短缺还是储蓄相对过剩,都需要协调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关系,以提高储蓄投资的均衡水平。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着储蓄相对过剩与引进外资的矛盾,因此,加强对我国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的宏观协调势在必行。
  • 专题研究
    吴汉洪, 张晓楹
    2003, (6): 83-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反垄断司法实践中的合理规则最初出现在美国,后来对欧洲多数国家和日本等国家的反垄断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合理规则被广泛应用在反垄断的司法实践中。通过对合理规则产生背景的考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应充分认识到反垄断问题的复杂性;经济学在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中具有重要作用;合理规则具有两面性;在我国今后的反垄断执法中可借鉴和应用合理规则。
  • 专题研究
    刘起运
    2003, (6): 89-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在投入产出乘数分析中存在一些问题,要么夸大了乘数作用,形成虚假经济繁荣,要么低估了乘数作用,遗漏了某些应考虑的因素,或者在乘数分析的应用中错误地理解其经济内涵,有关指标界定不清,使模型计算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运用投入产出乘数的基本原理,理清其倍加作用的传递机制,采用结构式凯恩斯乘数模型及考虑最终产品间旁侧效应的方法,密切结合现实问题,合理量化和界定相关指标,纠正应用中易出现的各种偏差,使乘数分析更加符合实际,提高乘数应用效果。
  • 专题研究
    金元浦
    2003, (6): 96-10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社会转型与范式转换的特定历史时期,文艺学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关于问题的问题。阐释学的问题意识表明任何一个解释者都必然以一种前理解状态或前理解构架进入理解与研究。文学解释学对问题的首要性的认识则表现为对文学范式的高度关注和依赖。每一理解都是向文学对象提出问题,抛出问题,是理解主体(前理解)向对象的一种抛掷、投射和设计。世纪之交的文学发生了从语言论转向到文化的转向。这是社会实践向我们提出了新的问题和问题群,这种变化源于当代社会生活的转型,也是文学自身内部要素运动的结果。文学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文学对象,越过传统的边界,对文化的转向做出新的更为合理的阐释。
  • 专题研究
    刁克利
    2003, (6): 105-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现代思想家们(包括叔本华、艾略特、荣格等)普遍表达了对技术世界的批判与对现代人精神荒原的不满。他们不约而同地把期待的目光转向了诗性的拯救,要求诗人肩负起对抗技术意志甚至拯救人类精神的使命。同时,他们又明确反对诗人的主体性,甚至要求诗人放弃自我,完全听从于天命、传统或集体无意识的召唤。这是现代诗人论的一个悖论。这种使命对于诗人虽然光荣却过于艰巨,它既反映了现代诗人处境的尴尬,也暴露了现代人精神的困惑;既促使了现代文学批评的转向,也铸就了现代主义文学的精魂。
  • 专题研究
    刘成富
    2003, (6): 112-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体裁"合流"现象在20世纪法国文坛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狂飙。这种"合流"现象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人类追求自由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法国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值得我们深思。但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往往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文学体裁"合流"到了一定的极限,必然回归"分流"。
  • 专题研究
    李文海, 赵晓华
    2003, (6): 118-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频繁的人际交往既是晚清官僚士人交流学问、寻求友情的重要手段,也生动地反映了处于末世的封建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在整个社会生活趋向近代化的过程中,官僚士人没落的人际交往方式受到了先进思想家和新知识界的批判和挑战。伴随着制度鼎革和社会发展,人际交往方式及其观念的现代化变迁已成为不可阻挡之势。
  • 专题研究
    何平
    2003, (6): 125-13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清朝康熙时代的不同历史阶段,面对特定的政治经济形势所推行的钱粮蠲免政策,其着眼点和具体形式表现出差异。康熙初期,从政策条例和实践来看,为应付战争的需要,保证财力的扩大,清政权实行的是被动、严苛的蠲免政策。中期,康熙政权把宽赋和蠲免作为"育民之道"的关键环节,推行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动积极的钱粮蠲免措施。后期,在普蠲基础上,清政府仍继续推行因时因地的蠲免政策。不同时期赋税蠲免政策的积极效果为不同的因素所制约,不能简单地将其作为康乾盛世的内容之一加以理想化。
  • 专题研究
    李立国
    2003, (6): 132-1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纪宝成教授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教育管理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他长期在教育部门工作,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司长,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并兼任教育部直属高校工作办公室主任;2000年9月至今,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同志在教育部门工作的这十几年,恰逢我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历史时期,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时期。
  • 专题研究
    阎润鱼
    2003, (6): 140-14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启蒙的真谛是敢于求知,启蒙运动的目的是使人从不成熟的依附状态中挣脱出来。在人类历史上,每逢新旧时代的交替时期都会发生大规模的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发生的启蒙运动,因历史环境的不同,承载着与欧洲文艺复兴不同的历史使命。在"民族大破灭"前提下发动的新启蒙运动,在批判性、理性的运用、看待问题的眼光等众多方面,都与五四启蒙有着明显的不同。"新哲学者"欲通过发动这场哲学上的"国防动员"运动,将各派思想聚集在抗日救亡的大目标下,并借此机会将"新哲学"灌输到中国新文化的构建中。
  • 专题研究
    吴飞
    2003, (6): 146-1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方的传媒理论和传播法理论中,"思想市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思想。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大法官霍姆斯1919年在亚伯拉姆诉合众国(Abramsv. UnitedStaes)一案中的反对意见中提出来的,这一思想在西方的哲学思想传统中颇有渊源。进入20世纪后,该理论受到了严厉的挑战,一种"市场失灵"理论模式应运而生。不过,自由主义仍然顽强地坚持着自己的理论传统。
  • 专题研究
    李志红
    2003, (6): 153-1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政策研究项目“毛泽东科技思想研究”讨论会于2003年9月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课题组对毛泽东的科技思想进行整理,形成了研究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马俊峰、郭湛、安启念、欧阳志远、王鸿生、徐飞,党史系王顺生,国家科技部办公厅调研室胡钰等与会专家,结合研究报告,对毛泽东科技思想进行了探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