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本期论坛
  • 本期论坛
    焦国成
    2001, (4): 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的思想,是对治国理论的推进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内涵。德治作为一种治国方略,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也积累了丰富的道德治化经验,是古人对社会治理和人伦教化规律性认识的结晶。当然,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是有其鲜明的阶级性和历史局限性的。对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结合今天的社会现实加以综合创新,并在新时期的治国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 专题研究
  • 专题研究
    叶卫平
    2001, (4): 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风靡全球。“经济全球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概念,从生产力角度说,“经济”指的是各种产业的总和,经济全球化没有说明是哪一种产业的全球化;从生产关系角度说,“经济”指的是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经济全球化没有说明是哪一种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从字面上看,经济全球化仿佛是无主客体的。这里,“经济”是主词“全球化”的定语,“全球化”则是一个过程,主体和客体都不见了。因此,经济全球化这个概念的“便利性”在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集团都可以对它做出自己的解释,有多少个主义就有多少个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理论。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经济全球化问题进行探讨。
  • 专题研究
    吴易风
    2001, (4): 9-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要讨论全球化的性质,首先应该区分两种不同性质的全球化:即当前的现实的全球化和未来的理想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要积极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就必须对全球化的性质有全面的足够的认识,对全球化给本国可能带来的利弊得失有符合实际的估计,对本国融入全球化有充分的准备,制定趋利避害的切实措施,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为争取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团结一致地进行有效的斗争。
  • 专题研究
    黄卫平
    2001, (4): 14-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尽管能够使得参与者获利,但利益的天平绝对不是平衡的。从总体上讲,发展中国家由于其所具备的各种内部条件以及基于利益的与外部的各种联系,在国际经济环境中显然处于被动的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将使发展中国家更加难以改变边缘地位的状况。当然,如果发展中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结合本国国情,量力而行,适当部署,也可以利用经济全球化提供的发展机遇,在发展与发达之间搭起“金桥。
  • 专题研究
    叶卫平
    2001, (4): 19-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区域化既是经济全球化的补充,又与经济全球化相抗衡。正像我们不一般地反对经济全球化,只反对资本统治世界的经济全球化一样,我们也不一般地赞成经济区域化,我们赞成的是能够推动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诞生的经济区域化。中国不仅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还要在经济区域化特别是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 专题研究
    房宁
    2001, (4): 23-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经济全球化这个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中,社会主义国家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遇到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在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同时,又带有资本主义与生俱来的消极作用和负面影响,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辩证的、实践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成功地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 专题研究
    李崇富
    2001, (4): 27-3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各国劳动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他们的解放密切相关。从社会生产力的层面看,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生产力之社会化发展的全面展开,能为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解放提供物质前提。从生产关系或社会利益关系的层面看,经济全球化作为劳动异化的极端形式,更接近于劳动阶级的解放。从国际经济战略的层面看,经济全球化被过分张扬和人为地夸大了,要警惕它被扭曲成为西方超级大国谋求霸权的一种手段。
  • 哲学·文化
  • 哲学·文化
    张法
    2001, (4): 3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符号世界的发现是 20世纪哲学提出而又未能解决的一个难题。从哲学史的发展来看,分析哲学、象征符号学和结构主义代表了这一哲学思想在 20世纪的演进,作为符号世界理论的主要哲学流派,它们不仅从历时性上呈现了符号世界理论演进的三个阶段,而且从共时性上反映了 20世纪哲学对符号世界认识的三个不同视角。符号世界的发现所产生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
  • 哲学·文化
    汪子嵩
    2001, (4): 37-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文化重视分析、重视逻辑,同时又重视经验的科学传统。陈康先生于 20世纪 40年代将西方对希腊哲学,尤其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的成果和方法介绍到国内,并以严格的方法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是公认的亚里士多德研究的专家,他所倡导的是一种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方法。苗力田先生师承陈康先生,致力于古希腊哲学的研究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研究,他所主编和翻译的《亚里士多德全集》的出版,为我国的亚里士多德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西方哲学的翻译工作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其和学术研究一样,也存在着方法论的问题,学术界应重视西方哲学研究方法和翻译方法的研究与讨论。
  • 哲学·文化
    王鸿生
    2001, (4): 45-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明和文化是描述社会生活形态和发育状况的关键词汇。可以从意识形态文化、政治文化、学术文化、法治文化等四个方面来透视文明的性质。据此分析,中华古代文明是政治文化主导、伦理文化支撑、学术文化和法治文化发育不充分的文明。这种文明结构的形成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对较高的技术水平有关。中华古代文明的这种特点,在历史上发挥了特殊的社会整合功能,也深刻影响了其向现代转型的过程。
  • 哲学·文化
    冷成金
    2001, (4): 52-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孔汉思起草的《世界宗教议会走向全球伦理宣言》貌似公正,其实仍然是一种霸权主义的伦理建构方法。只有从各种文化的内部出发,寻找出符合普遍伦理的因素并加以发展,使各种文化“和而不同”,才是公平有效的方法。中国原始儒家的仁学伦理观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建构方法,以及“内圣外王”的成德原则,为建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伦理与科学的相互促生与和谐发展等普遍伦理的基本准则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 经济·社会
  • 经济·社会
    吴晓求
    2001, (4): 59-6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运行的货币化进程、宏观部门收入分配结构和储蓄份额的变化、金融活动日趋明显的市场化特征、居民收入的资本化趋势等将从根本上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是中国金融体系变革的最重要因素。
  • 经济·社会
    李翀
    2001, (4): 66-7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发生的条件下,如何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完整地阐述金融资产的“价值”和价格,是一个如何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贯彻到底的问题。本文根据马克思的思想和前人的研究成果,对金融资产的性质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从质和量两个方面探讨了金融资产的虚拟价值和市场价格。
  • 经济·社会
    王晋斌
    2001, (4): 71-7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逐步引入可持续发展市场因素过程内含的某些政府职能和市场职能之间能够有效替代的时滞,要求政府手中有必要的资源来消除该时滞造成的不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因素,调节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化解积聚的风险。从资本市场角度来理解就是要通过金融控制来获取改革和发展所必须的资源。但在实施金融控制以消除某些风险的同时,这种制度安排又会造成新的风险。要依靠资本市场来化解社会风险,必须要让更多的微观主体有机会和能力来交易和管理风险。这一动态过程构成了中国资本市场改革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学。
  • 政治·法律
  • 政治·法律
    王英津
    2001, (4): 78-8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世纪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权力结构是议会主导型。 20世纪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行政权力的扩张,政府权力结构由议会主导型向行政主导型转变。与此相适应,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机制也由单一控权模式向多元控权模式转变。现代西方政府权力的结构变化及其平衡模式完善,对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政治·法律
    朱力宇
    2001, (4): 86-9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立法体制是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一国立法体制的因素是该国的政体和国家结构形式。由政体决定的各国横向立法权限划分的模式有立法机关优越、三机关平列制约、行政机关优越、立法机关至上等类型。由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的各国纵向立法权限划分的模式有中央完全集权、地方完全分权、分权——集权、集权——分权等类型。我国的立法体制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的政治制度和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结构形式决定的。《立法法》在遵循 1982年宪法确立的立法体制框架不变的基础上,使我国立法体制在立法事项、授权立法和法律渊源等方面得到具体化、明晰化和定型化。其运行的总趋势将是:横向立法权限将从行政机关向权力机关集中;纵向立法权限将从地方向中央集中。
  • 政治·法律
    余凌云, 周云川
    2001, (4): 95-1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分配是行政程序证明责任的延续和再现,其基本的标准为:诉讼的提起,要求原告应首先负推进的责任;在行政诉讼程序中主张权利成立的一方在行政诉讼中仍要对权利成立要件负举证责任,另一方对所主张的权利妨害要件或者权利消灭要件负举证责任。但是,上述分配规则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不合理、违背行政诉讼目的的结果时,就必须结合行政诉讼属性来做个别的调整和分配。
  • 文学·历史
  • 文学·历史
    袁济喜
    2001, (4): 101-10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兴”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个具有关键性质的范畴。“兴”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元的界面,其中“兴趣”重在主体论的界定;“兴会”重在创作论的阐说,而“兴象”则属于文本论层面。这诸种界面的延伸,说明了中国古典美学范畴以一总万,互相兼容的特点。
  • 文学·历史
    孙家洲
    2001, (4): 107-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之地就是公认的文化中心,进入秦汉大一统之世,齐鲁仍长期保持着礼仪之乡、文化之都的特殊地位。齐鲁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和维系是多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齐鲁经济实力的强大和政治地理形势的重要,使其一直受到历代帝王的重视;汉代的经学也是由齐鲁之学发展而成的。齐鲁文化不依赖政治权威,而凭借学术积淀和人才等文化因素形成并维系了自己的优势地位,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文化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宝贵资源。
  • 文学·历史
    纪德君, 洪哲雄
    2001, (4): 114-12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时序变位方面,明清历史演义小说虽以顺叙为主,但也常用倒叙和预叙,采用倒叙和预叙,常伴随大量的诠释性、评论性干预。这一特点的形成,是与史传、说唱乃至传统天命观念等的影响分不开的。在时间变形方面,成功的演义小说都擅长于“冷淡处提掇得有家数,热闹处敷衍得越长久”,并爱将笔墨集中在那些野史、传说色彩比较浓的部分,致使叙事跌宕有致,引人入胜,具有鲜明的民族叙事风格。
  • 学术动态
  • 学术动态
    2001, (4): 121-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著名专家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高级论坛”于 20 0 1年 6月 2 1日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彭佩云及中央有关部委和部分省、市、区的负责同志出席了论坛开幕式。论坛开幕式由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主持。张天保、胡福明、侯树栋、林炎志、程天权在开幕式上做了学术报告。
  • 新书评介
  • 新书评介
    吴易风
    2001, (4): 12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济学的帝国主义”是说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范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学科领域,经济学侵入了其他学科。由于经济学的大举入侵,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导致许多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的出现。公共选择理论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研究政治和政治制度的一门“新政治经济学”,它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学科之一。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