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1990年, 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0-05-16
      

    论文
  • 全选
    |
    论文
  • 论文
    塞风, 陈淮
    1990, (3):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五大难题。对这五大难题的系统研究构成中国的工业化理论。1、由大机器发展引起的积累与消费的矛盾、管理与劳动要素的矛盾、部门间生产率提高速度不均衡导致的利益矛盾、产业结构转换引起的利益矛盾等,使经济关系协调成为实现工业化的首要条件。改革的核心就是调整社会经济关系。2、大机器要求社会统一管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遇到了私有制的障碍。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遇到了宏观决策失误和丧失微观活力两大风险。解决难题的出路可能是合理的两权分离方式。3、资源大量投入是工业化过程的必经阶段。资源限制和经济发展的矛盾在我国可能比其他国家更尖锐。4、社会生产的集中化是工业化阶段技术发展和成本降低的基本途径。我国目前问题是竞争不足与过度竞争并存;分散生产与过度集中并存。5、我国战略难点主要是:资源结构与发展目标不适应,空间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面临多重调整与转换,发展任务与过程本身就孕育着不稳定。
  • 论文
    项镜泉
    1990, (3): 10-1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1984年,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综合平衡取得了巨大成绩。此后,出现经济失衡,其经济根源在于结构失调。要扭转这一不利的局面,实现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改革同经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速度、结构和效益的关系。这就必须发挥计委总管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局的职能作用,发挥财政部门总管分配的职能作用,发挥银行总管流通的职能作用,壮大国营经济,整顿流通秩序,加强宏观调控能力,以实现综合平衡和结构合理化。
  • 论文
    李悦
    1990, (3): 19-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调整结构是缓解社会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矛盾、消除通货膨胀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建设战略的客观要求。工业与农业、基础产业与加工产业这两大比例失调,是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国家补贴、社会消费和吃穿用支出所占比重过大,片面追求高档化等,是消费结构的主要问题。实现由提倡高消费转到提倡艰苦创业和适度消费,由投资的多重点转到把重点放在采掘工业和农业等基础产业上来,是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对策。
  • 论文
    曾春九
    1990, (3): 26-3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西部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相对滞后,已给国民经济全局带来了新的问题,使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之间出现了新的矛盾。要消除这种滞后性,需要拋弃西部经济是"输血型经济"的偏见,正确看待西部发展中的经济效益,校正某些经济政策上的过度倾斜,通过深化改革,为西部调整出一个较好的发展环境,使这一地区在新的起点上迈出新的步伐。
  • 论文
    齐雨
    1990, (3): 33-4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主体的感知活动是人以观念方式把握处于一定的时间-空间关系中的感性客体的活动,是以人的生理-心理活动为基础的一种特定的认识活动,它的本质特征是把概念应用于感知对象,对不同刺激物的归属进行"判断"。由主体感知活动的社会性和能动性所决定,其活动方式具有复杂的系统性特征,主要表现是直观动作思维、模式建构与模式转换、分离特征的系统化等等。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理学化倾向是应当反对的。
  • 论文
    苗东升
    1990, (3): 45-5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协同学是一门充分定量化的现代系统理论,它对系统自组织过程各种关系和矛盾的分析从多方面表现出辩证思维的闪光。为了建立结构形成演化的普遍原理,协同学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了世界统一性问题,其内容渗透着差异与同一、部分与整体、合作与竞争、支配与服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矛盾关系。协同学的出现证明辩证法对现代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导作用。
  • 论文
    孙中原
    1990, (3): 53-5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成书于公元4世纪下半叶的后期墨家著作《墨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科学思维和言词交际的方法、形式和规律,提出了颇为完整系统的逻辑学说。它不仅包含普通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和论证理论,也包含丰富的辩证逻辑思想因素。《墨经》分析了"名"即概念范畴的性质、作用和种类,用定义、划分等方法,制定了较为完备的概念范畴体系。《墨经》总结了"说"即推理论证的实质、原理和各种方法技巧,为古代科学思维和百家争鸣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工具。《墨经》提出了"同异交得"即矛盾双方同时把握的辩证思维方法,引导古代思维产出重要科学成果。《墨经》的逻辑成就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杰出贡献。
  • 论文
    李忠尚, 胡邦胜
    1990, (3): 60-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和整个"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现代工业社会理论"是其早期"马克思论"的发展,其实质在于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本主义心理分析学说与马克思的社会学说的结合,批判发达工业社会的一系列病态特征,主要是"单向度性"、"攻击性"、"一体化"以及当代文化和哲学的堕落。他把基于生产劳动崇拜的技术文明、白领阶层、社会福利、极权主义和分析哲学及实证主义当作自己的攻击目标,来说明发达工业社会中的人的生存危机。但是,他的"弗洛伊德的马克思主义"使他用技术文明与人的关系来取代生产方式的矛盾,因此,虽然他机智地批判了发达资本主义的弊端,却难以抓住批判的实质,只能是贫困的伤感而已。
  • 论文
    陈先奎
    1990, (3): 68-73,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把政治稳定作为治国之道中的最为基本的战略方针之一和新时期一切社会主义事业的政治前提,是邓小平同志的重要理论贡献。邓小平同志认为,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政治稳定的基础;必须坚决而正确地进行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邓小平同志所讲的政治稳定是一种发展型的政治稳定,即改革开放是我国政治稳定的基本途径,政治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环境,要在政治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改革开放,求得持久、稳妥的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坚持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解决问题;政治制度化是解决各类政治问题的一项基本措施;政策的连续性是政治稳定的一个基本方面;要"小民主",不要"大民主";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政治发展的两大主题。
  • 论文
    童兵
    1990, (3): 74-8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的报刊实践结合起来,使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也有严重的缺陷,如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片面对待新闻自由问题,轻视报刊的监督功能。
  • 论文
    张国钧
    1990, (3): 82-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家族主义精神深深地渗透在中国古代的伦常关系、道德体系、社会价值观念和民众行为方式乃至政治制度中,是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本精神。它主要是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家族中心的社区生活的产物,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又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个人自由,弱化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其影响至今犹存。其中固然有积极内容,但总体上无力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要求,必须批判扬弃。
  • 论文
    朱靖华
    1990, (3): 89-9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艺术上的"虚"、"实"统一,包括"以虚代实"、"以实写虚"、"虚实相生"等整套表现体系,是中国古代美学的优秀传统之一。它来源于古老的"有无相生"的老子哲学,构成我国文艺的含蓄蕴藉、简练深沉表现形态的基础。在古人长期创作实践的丰富经验中,证实"因心造境,以手运心"的虚境可以造成艺术空间,调动观赏者的无限想象力,进行能动的再创造,从而获得言不尽象、象不尽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魅力。"虚实"论的丰富内涵渗透于我国民族艺术的各个方面,研究它,不仅对美学本身、也对新文学的发展和对西方世界探寻东方美学的"诗境"和"秘密",具有重大意义。
  • 论文
    张振钧
    1990, (3): 97-10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历史演义的"虚"与"实",亦即它与史实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封建时代文人论争的热点。在当代学术界,这场论争几经起落,远未休止。从1959年的"替曹操翻案",到近十年来对它的反思,以及"反历史主义"观点的提出,表现了人们对历史小说标准的苦苦探寻和迷茫。但在众说纷纭的背后,掩藏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尚实"的传统小说观与西方现代小说观念之间的牴牾和冲突。
  • 论文
    黄乔生
    1990, (3): 106-11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鲁迅作小说,并非单一地以喜剧或悲剧意识去处理题材,他对生活力求做到整体上的认识。其出发点和所企望达到的目的是描绘整体的真实。由于他的洞察力和创造力,这种整体的真实即便在他的短篇作品中也得到展现。无怪乎人们将他数量不多的创作称为现代生活的史诗。
  • 论文
    陈鼎如
    1990, (3): 112-115,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劳动美学又称技术美学、工业美学或生产美学,是美学的一个新兴的分支,诞生于本世纪30年代。它开始被西方运用于工业生产和劳动产品的艺术设计之中,后来逐步推广应用于建筑、运输、商业、农业、外贸和服务等行业的生产与管理活动。至50年代,捷克的一位设计师佩特尔·图奇纳建议统一用"技术美学"这个名称,后被广泛使用,并为国际组织所认可。
  • 论文
    李晓峰
    1990, (3): 116-1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编辑心理,不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问题。编辑心理影响甚至左右着编辑行为。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编辑心理影响着书籍、报刊,以及广播电视的风格和特色的形成。编辑工作虽然不直接地独立地生产精神产品,也不直接地独立地创造精神财富,但它与撰著活动紧密相连,是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 论文
    唐小丁
    1990, (3): 117-1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科学报的属性(即特征),可以从多方而去考察,例如从内容去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它反映了哲学、逻辑、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在包罗更广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的研究成果,是这些研究成果的载体,看到它即使在学科专业不多的高校里,它的内容也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性。从功能去考察,我们可以看到它对于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推动、引导、激励和提供信息的作用,对社会和学术界,有广泛的理论传播、学术交流、文化积累的作用,并且具有启发思路,就现实问题作出理论分析的作用。
  • 论文
    孙素英
    1990, (3): 120-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筹备组于1989年12月25日在北京师范学院召开了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主编研讨会。应邀出席会议的有24家北京市高校文科学报的主编或副主编。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理事长杨焕章同志和秘书长潘国琪同志也出席了会议。
  • 论文
    欧阳晓康
    1990, (3): 121-12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爱情是一所"人生最难的学校"。在作家和艺术家们的笔下,爱情向来是"永恒的主题"。然而,在哲学家和科学家们那里,可就逊色多了。江西人民出版社最近推出周鼎安所著《情爱心理美学》一书,从心理学和美学的角度对情爱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做了一种开辟性的工作。
  • 论文
    1990, (3): 123-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本书是原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大学哲学专业教材,也是一部在高校哲学教学中有广泛影响,发行量很大的哲学专著。
  • 论文
    郭建青
    1990, (3): 125-12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鸿业,1921年生,江苏省徐州市人,现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系教授,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理事兼北京分会副会长,北京经济团体联合会理事,中美经济合作会议中方委员。他还兼任山西经济管理学院等院校的名誉教授。1984年和1987年,他先后被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和美国国际管理研究院聘为客座教授。1988年被评为北京市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1989年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
  • 论文
    周荣
    1990, (3): 127-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铭暄,1928年生,浙江省玉环县人,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主任,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总干事、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法学组召集人、全国社会科学七五规划法学规划小组成员等职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