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过刊目录

  • 全选
    |
    政洽学
  • 政洽学
    胡华
    1988, (1): 1-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半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在对这一理论的反复认识与漫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道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同时,也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社会主义理论在最近又有了重大的发展,这势必会给中国带来更加深刻的变化。
  • 政洽学
    奚广庆
    1988, (1): 10-1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论述以后,对斯大林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上的贡献和失误进行了评述,对各社会主义国家就此问题所作的探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发展,并探讨了形成这一理论的理论依据及其在马列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
  • 历史学
  • 历史学
    马健行
    1988, (1): 18-2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恩格斯逝世后,拉法格秉承马克思恩格斯的遗愿,以美国为背景对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新经济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新的历史阶段,并对构成新阶段的基本特点作了深入的阐述,研究了垄断组织产生对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影响,指出了金融寡头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万能垄断者。拉法格是科学帝国主义理论创立的先行者。
  • 政洽学
  • 政洽学
    曾汉祥, 吴琦生
    1988, (1): 26-3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考察19世纪50至70年代澳大利亚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早期运动,论证了澳大利亚工人赢得八小时工作制的原因、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并订正了国内理论界关于谁最早提出和实现八小时工作制的某些说法。
  • 哲学
  • 哲学
    陈先达
    1988, (1): 34-4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代,存在着各种旗号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解释,而是取决于它自身固有的内容。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是虚构的马克思;离开了马克思的观点和学说的马克思主义,是打引号的马克思主义。以《手稿》为据来制造两个马克思,或制造马克恩和恩格斯的对立都是毫无根据的。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不是重新解释马克思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 哲学
    余纪元
    1988, (1): 42-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忆说的提出是柏拉图分离理念世界与可感世界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回忆又是把握理念的途径,回忆必须通过感觉而进行,由于"美"的特殊性质,因而对"美"之爱就是心灵回忆起理念的根本条件。回忆说与灵魂不朽、理念论是紧密联系的。 柏拉图在回忆说中一反知识是从对象抽引导出的传统知识来源观,把知识源泉从对象转移到心灵自身,心灵自身对原有知识的回忆,虽然具有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但却是对"普遍必然知识来自何处"这一问题的第一次尝试性解答。回忆说也是发展变化的,对理念的回忆最终演变成一个从可感事物出发逐级概括以至达到最高本质的过程,陷入深深的矛盾之中,并为《国家篇》中的"心灵转向说"及其他对话中的认识论所取代。
  • 哲学
    陈波
    1988, (1): 51-5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逻辑角度介绍、评述了符号学及其三大分支:语形学、语义学、语用学,对符号学的方法论意义作了探讨。
  • 哲学
    周述岐
    1988, (1): 59-6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科学史公认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微积分的创立者,他们二人在相互独立的情况下为使微积分由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方法转交为具有普遍原理的一般方法。但是,他们关于微积分的思想,前后并不一致,二人的思想也有某些差异。文章根据已经掌握的材料,对他们思想的发展过程及其异同之处作了较为系统的分析和比较。
  • 经济学
  • 经济学
    何伟
    1988, (1): 67-7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承包制的实践为依据,论述了它对目前实行两权分离、增强企业活力、加强宏观控制、以及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说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从完善合同制、推行招标制、建立风险基金、以及首先使企业家富起来等方面,论述了对企业改革的深化与完善。
  • 经济学
    洪银兴
    1988, (1): 74-7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运行过程中,市场机制对结构和总量起着自动调节的作用,作为经济杠杆的财政,必须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为基础,并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首先,财政分配机制必须与市场机制相配合,来贯彻产业政策;其次,财政分配机制必须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来贯彻收入分配政策;第三,财政分配机制必须在货币信用机制中,来贯彻财政政策。
  • 经济学
    谢永奎, 徐元明
    1988, (1): 80-8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有四种,即间离型、游离型、分离型和全离型。转移的基本特点是:层次性、阶段性和渐进性。"离土不离农"→"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这种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形式和阶段,应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随着我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形式,就地消化农业劳动力,建设小城镇,已不适应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客观需要;而采取"离土又离乡"的形式,建设大、中城市,才符合农业劳动力向更高阶段转移的必然要求。
  • 经济学
    肖刚
    1988, (1): 87-8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民所有制企业实行租赁经营,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将会发生变化;随着企业"复合型、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出现,企业中全民所有的财产所有权的主导地位也会发生变动;但这种情况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 历史学
  • 历史学
    孙方明
    1988, (1): 89-9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司马光创作史学名著《资治通鉴》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典型。司马光在其著作中力求描述历史的本来面貌,用"国家兴衰、生民休戚"两项纲领作为修史原则,在历史编纂学上提出考异法、先修长编的修史原则。正是以这些史学思想为指导,才得以完成《通鉴》这一"网罗宏富、体大思精"的编年史。西方有的学者认为编年史只是假历史,是空洞的叙述、无言的事物。孰是孰非,留给学者们深思。
  • 语言文学
  • 语言文学
    戴寅
    1988, (1): 100-10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西方当代颇有影响的美国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作品与存在主义的关系作了分析。指出奥尼尔将西方现代社会中人与社会的关系视为悲剧性关系,他认为人类的信仰意志和理性主义精神因必然遭到现实的否定而归于空幻,将人类的悲剧性命运视为人类生存的必然矛盾,人与命运的斗争是人与自己的斗争。还对奥尼尔戏剧中与思想内容相联的艺术表现特征作了分析与评价。
  • 语言文学
    卜炎贵
    1988, (1): 108-109.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天,"艺术"已不止是艺术家与艺术理论批评家的话题。几乎每个人都能对它有所言说。然而,我们在种种场合谈论的这个对象是什么,却很少被考虑。情形是这样:似乎在谈论之前,先就有了一个独立存在、边界明确的实体在那里,仿佛我们是确知了它后才来讨论它的。
  • 语言文学
    李柏生
    1988, (1): 109-11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艺术本质特征舱认识离不开对人的本质的探讨,因为只有人才有艺术,艺术发展一定阶段与人类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相应的。 关于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从不同角度加以揭示,并都归结到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这一点上。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是对人的本质的总体的、根本的把握。
  • 语言文学
    倪建电
    1988, (1): 110-1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审美体验的客观化,是审美体验象征性的异质同构形式。从哲学人类学角度看,审美体验是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即人的生存状态的一种精神反思,是对人的生命运动的直觉领悟。从发生心理学角度看,审美体验是以感性表象为基本元素的特殊心理活动,是一个不断顺应和同化外在刺激,不断调节审美关系中主客体矛盾,达到主体心理平衡状态的无限建构过程。达到神游于物,物我两忘的和谐宁静状态,才是审美体验的最后圆成。
  • 语言文学
    刘俐俐
    1988, (1): 112-11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作家的艺术创造,就是以审美价值的尺度,对现实世界诸种价值进行评价、分析,捕捉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或事物的某些方面,并且联系以往积贮在脑海中的表象,生成审美意象,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艺术世界。
  • 语言文学
    邓文奎
    1988, (1): 113-11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文学主体性问题的提出,开始就存在一种倾向,即以文学的主体性排斥文学的认识论。 实际上,文学的主体性问題,与文学的认识论问题并不是对立的,尤其与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认识论木是对立的。少有的人以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似乎只注重于客观的方面,这是一种误解。
  • 语言文学
    李战吉
    1988, (1): 114-11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时期文艺创作的新潮,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要深化,创作方法要更新,文艺流派要重建,这是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的要求。 一部文学史,不外乎是人类审美地认识和反映(改叫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包括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关系的历史。人的自我意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的渐次鸳展促进了现实主义的形态乃至于整个文艺形态的衡次演进。
  • 经济学
  • 经济学
    王利明, 顾培东
    1988, (1): 116-124.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有资产关系的债权化,是促使新旧体制转换的一种必然趋势,是解决资产国有与企业经营之间的现实矛盾的一条途径。在实行国有资产债权化的过程中,企业作为法人既要有为国家所有的经营资产,也应该有自己所有的责任财产。否则,国有资产债权化不能产生应有的约束效应。
  • 哲学
  • 哲学
    华方田, 徐绍强
    1988, (1): 125-12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的"中日第二次佛教学术会议",于1987年10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会议的中日双方代表团各由五人组成,中方是任继愈、杜继文、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日方是中村元、福永光司、鎌田茂雄、沟口雄三、荒牧典俊。参加会议的还有来自北京、南京、上海、安徽、山西、陕西等地的有关学者、教授多人。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罗国杰、李文海分别参加了会议的有关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