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科学伦理观形成中的地位

郭夏娟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89 ›› Issue (3) : 46-51.

PDF(1199 KB)
主管: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ISSN 1000-5420  CN 11-1476/C
PDF(1199 KB)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 1989 ›› Issue (3) : 46-51.
哲学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科学伦理观形成中的地位

  • 郭夏娟
作者信息 +
文章历史 +

摘要

马克思《手稿》中初步形成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为科学的伦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异化及人的实践活动的分析,揭示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从而为科学伦理学的创立找到了真正的出发点——现实的人。②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使工人几乎丧失了自身,致使他们道德堕落,异化劳动使资本家在占有工人劳动的同时,成为道德败坏的伪君子。从而说明了经济利益决定道德,道德是特定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的反映。③《手稿》认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是“真正合乎人性”的社会,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说明伦理学的归宿和最终目的正是要造就自由的、全面发展的人,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

引用本文

导出引用
郭夏娟.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科学伦理观形成中的地位[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1989(3): 46-51
PDF(1199 KB)

2646

Accesses

0

Citation

Detail

段落导航
相关文章

/